说到晶体学领域的新兴技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啊!还记得几年前需要花费数天才能完成的晶体结构解析,现在借助新手段简直快如闪电。特别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FEL)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让瞬时捕捉晶体动态变化成为可能。我最近看到一篇论文显示,德国科学家利用这项技术成功捕捉到了生物大分子在飞秒时间尺度上的结构变化,这可真是传统X射线衍射想都不敢想的事!
冷冻电镜的崛起
如果你觉得XFEL很厉害,那冷冻电镜(Cryo-EM)的出现简直就是给晶体学领域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以前解析复杂的蛋白质结构时,常常要为培养单晶体伤透脑筋。但现在,样品直接冷冻后就能上机观测,分辨率还能达到原子级别。据说去年有个团队用冷冻电镜解析出了膜蛋白复合物的精细结构,连水分子分布都看得清清楚楚!这项技术把原来需要几个月的实验周期缩短到几周,简直太疯狂了。
不过在兴奋之余,也得承认新技术总伴随新挑战。冷冻电镜的数据处理就是个大问题,动辄几TB的数据量对计算机处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我自己就遇到过因为硬件配置不够,处理一组数据耗了整整三天的抓狂经历。
人工智能加速晶体学研究
说到数据处理,就不得不提到AI在晶体学中的惊艳表现。机器学习算法现在不仅能预测晶体结构,居然还可以指点实验方案了!以AlphaFold为代表的算法已经能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达到极高的准确度,虽然严格来说这还算不上是实验技术,但这背后的技术思路正在改变整个领域的研究方式。
有意思的是,近期Nature刊文称,有研究团队将深度学习用于电子密度图的解释,把晶体结构解析的耗时降低了80%以上。更绝的是,某些算法甚至能从有缺陷的数据中重构出高质量的结构模型,这可是解决了困扰晶体学家多年的头疼问题。
同步辐射技术的革新
同步辐射光源也在经历革命性升级。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的亮度达到第三代光源的1000倍,能提供极强极细的X射线束。我参观过上海光源的最新线站,他们现在做微区衍射的分辨率能达到亚微米级别,这样的空间分辨率放在十年前简直是天方夜谭。
不过说实话,新兴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选择太多反而让人纠结 – 是做传统但成熟的X射线衍射,尝试新兴的冷冻电镜,还是等待XFEL机时的排期?每种技术各有优劣,该如何取舍还真是个问题…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