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1973年成立的广东省地热能研究室。1998年4月原中国科学院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并入广州能源所,2001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2017年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和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2021年申请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
广州能源所始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作为主责主业,在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新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能源战略与低碳发展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十四五”期间,聚焦生物质高值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三大主攻方向,面向未来布局数字能源理论方法和应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器件循环利用、二氧化碳捕集驱采水合物技术等新兴前沿方向。
经过多年的研究积淀,形成了以生物质能、海洋能、太阳能、地热能、固体废弃物能、天然气水合物、节能与环保、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集成为重点方向的学科布局,是目前国内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研究最早、布局最全、综合实力一流的国立科研机构。经过多年的持续创新研发,大部分技术处于国际并行、国内领跑地位,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地位,已成为国际上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发机构。近五年来,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50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41项,中国科学院先导A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各1项,自然资源部项目5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1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广东省专利金奖、银奖各1项,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银奖1项。建所以来,获各类奖励22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1项。
研究所现有广州五山、黄花岗、佛山三水等多个园区,实验室面积3.64万㎡,拥有大型分析测试仪器92台(套),价值2.67亿元。已建有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国家可再生能源综合技术国际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国家及省部级平台。研究所深度参与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的建设,积极推动“十四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能力提升”及广东省退役新能源器件高质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
广州能源所汇聚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截至2023年12月,全所在册职工484人,其中正高级77人,副高级104人;在读研究生543人,其中博士生135人,硕士生195人,联合培养研究生2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4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7人,国家优青(含海外优青)2人,广东省级人才计划14人。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教融合学院(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两个专业领域工程硕士、博士学位点。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立于 1953 年,由著名物理冶金学家李薰先生创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科院首批新建研究所之一,现任所长为刘岗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工所)于1958年在北京开始筹建,迄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从事电气科学研究的唯一国立研究机构。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广州健康院深度推进科教融合。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药物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培养点、材料与化工和生物与医药两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通过前沿学科交叉,把纳米科技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以及化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实现微电子技术到纳米电子技术的无缝过渡;开发智能型微观医疗诊断技术和微观治疗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新型的电子,离子和带电分子在固体,液体和大分子中的运动方式,来设计新的固体纳米器件,合成新型分子器件和分子互联线,在此基础上通过模仿人类和其他动物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处理方式来设计构造新型计算机;利用纳米材料生长技术和纳米器件制造技术,利用相位控制工程,研究和开发纳米尺度二维和三维无源或有源的声场,毫米波,红外光波,紫外和X射线的相控发射,接收和成像系统。利用这种系统,结合动物昆虫的复眼等仿生技术,对运动目标进行全息成像,关联存储,模式识别,形成对多个运动目标的闭环监控,这将成为微观医疗设备领域,航空航天,汽车防撞系统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利用高精度纳米材料生长和工艺技术手段,来改进传统微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提高集成电路产品性能,特别是提高微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北区,是中国科学院在浙江布局建立的首家国家级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与地方政府共建直属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70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研究所。建所以来,光电所在自适应光学、光束控制、微纳光学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计算所)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并形成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基地,我国首枚通用CPU芯片也诞生在这里。
看到这么多考研生在这边,不知道招生难度大不大?
碳中和背景下,感觉这里的科研成果会越来越重要!加油 💪
在佛山也有园区啊,不知道能不能去参观学习下
近年来在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方面有什么重要突破吗?感觉这是个大课题
实验室设备价值两个多亿…这科研条件也太好了吧
可再生能源+这个概念有意思,不知道具体应用场景有哪些呢
科研实力真的强,光院士和高层次人才就这么多,不愧是中科院的单位
作为理工科学生,对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特别感兴趣!这些重点项目看着就让人激动
想问下这个数字能源理论具体是什么研究方向?感觉挺前沿的 🤔
看到有这么多的国家级实验室和奖项,广州能源所确实在新能源领域走在前列啊
能源研究的国家队果然厉害👍 生物质能和海洋能这块研究特别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