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岩土所”)创建于1958年,是专门从事岩土力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工程应用背景为特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建所60多年来,武汉岩土所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完成涉及水利水电、能源、资源、交通、市政、海洋与国防等众多领域600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取得了众多创新成果,为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242项(包括国家科技奖励和省部级一等奖以上成果奖102项)。
自建所以来,武汉岩土所造就了若干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及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先后有5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截至2023年底,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余人。一线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占88%,4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占79%。
武汉岩土所在科研布局上设有油气地下储备与开发研究中心、海洋与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深部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研究中心、特殊土力学与工程安全研究中心、边坡灾变力学与安全防护研究中心五个研究中心,另设有岩土工程基础设施科学中心、岩土工程前沿交叉研究中心(筹)。拥有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下工程灾变与防护工程实验室、矿山边坡安全风险预警与灾害防控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深地储能技术创新中心、环境岩土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污染泥土科学与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与生态高值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固体废弃物科学联合实验室、国家能源地下储气库研发中心(共建)、水下隧道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室(共建)等研究、开发与支撑平台;以及武汉中科岩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中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中科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中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和武汉中科科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等产业化平台。
武汉岩土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牵头建设单位。现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武汉岩土所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挂靠单位之一,也是其下属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下工程分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低碳能源岩石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地下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武汉分会的挂靠单位。主办SCI收录期刊《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EI核心版收录期刊《岩土力学》以及承办EI核心版收录期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本领域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武汉岩土所将紧紧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按照“聚焦布局、重塑队伍、提升效能”的总体思路,以“强基础、抓攻关、聚人才、促改革”为重点,牢记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理念,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担当,面向“交通强国”“能源安全”“美丽中国”等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聚焦岩土灾变力学与灾害防控、能源岩土力学与地下储备、岛礁与环境岩土修复工程三个主攻方向,拓展太空岩土力学和极区岩土工程两个新兴前沿方向,创新岩土力学理论和方法,突破岩土工程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与平台,引领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战略科技力量作用,积极创建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我国微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在微生物科研、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推动着微生物学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五十多年来,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学科方向由“化工冶金”发展为“过程工程”。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12月,经过几代应化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成为我国化学界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基地。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重点研究热带边缘海海洋水圈-地圈-生物圈圈层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特征与演变规律,探讨其对资源形成和环境变化的控制和影响,发展具有南海特色的热带海洋资源与环境过程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以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海-陆-气相互作用与环境安全、边缘海与大洋板块相互作用和岛礁工程环境保障为战略主题,聚焦生态文明和国防安全建设工程,着力突破海洋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学科领域: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以黄土-粉尘-气溶胶为纽带,开展环境变化的过程、规律、机制、趋势与可持续性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为国际地球系统科学发展做出创新性贡献,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地化所”)成立于1966年2月,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室、昆明地质工作站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化学所等单位合并组成。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起源于1928年由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创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重点领域:1.城市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2.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3.城市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4.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中青年科研人员占比这么高,团队很有活力啊,未来可期
岩土力学领域的权威期刊都是他们在主办,学术影响力确实大
最近在关注地下储能技术,看到他们有个湖北省深地储能技术创新中心,想了解一下最新进展🤔
石油储存、海洋工程、深部岩石…研究方向好全面啊,覆盖面真广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平台资源太丰富了,羡慕在这里读研的学生
5位院士!这个人才储备也太强了吧,科研团队肯定很厉害
看到他们承担了600多个重大项目,不愧是国家级研究所,实力杠杠的👍
这个研究所历史真悠久啊,1958年就成立了,在岩土工程领域肯定积累了超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