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旧石器时代中期尼安德特人或迁徙至我国西南地区
旧石器时代中期是人类演化史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见证了早期现代人、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等人群的演化和复杂互动历史,记录了古人类石器技术行为方面的重要变化和革新。然而,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古人类石器技术...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青藏高原湖泊是青藏高原重要的水资源组成之一,影响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水循环,在支撑生物多样性、提供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方面极具价值。湖泊变化对气候和流域水文变化敏感,影响湖泊生物地球化学条件,可对水安全...
研究揭示亚洲高山区冰湖水位空间格局与变化速率
亚洲高山区发育着规模仅次于南极和北极的冰川,其升温速率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多。这使得该区域冰川物质加速消融,冰湖数量与面积显著增加。同时,该地区下游密集分布着人口与基础设施,使其成为全球最易受冰湖溃决洪...
研究揭示古树线波动塑造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多样性格局
“什么决定了物种多样性”这一问题被《科学》列入125个重要的科学前沿问题之一。青藏高原发育着独特的植物区系,其中高山特有种占比超三分之一,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版图的热点区域。普遍认为,青藏高原的隆升促使高...
研究揭示中更新世干旱化和地貌景观变迁促使欧亚大陆古人类扩散
研究早期人类迁徙扩散、生产技术及其与气候环境变迁和地貌过程之间的关系,是古气候学和古人类学研究领域的焦点。有研究发现,非洲早期古人类的迁徙扩散与气候环境演化的长期趋势和变化幅度相关。而在欧亚大陆,缺乏...
研究揭示气候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物种演替
高山树线是直立乔木连续分布的海拔上限,受低温等环境因子的限制作用强烈,因此对变暖响应十分敏感,是研究物种演替的生态过渡带。自201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在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
青藏高原湖泊水储量估算研究获进展
青藏高原湖泊数量众多且分布密集,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湖泊的水下地形测量数据较少,对高原湖泊水储量及其变化的准确估算有一定影响。尽管激光雷达的穿透特性被应用于重建滨海水下地形等领域,但由于穿...
研究揭示气候变暖影响冰前湖微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模式的机理
冰前湖与冰川末端相连,是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响应的信息载体。冰前湖因低温、贫营养和强辐射等特性而少有高等生物存活,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栖息着大量微生物。近半个世纪以来,气候变暖和冰川加速消融正在改变冰...
刷新纪录!我国青藏高原环境科学钻探深度达750米
近日,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取得新进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重点项目“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尼玛盆地印度季风演化与高原北移隆升”以及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
研究发现夏河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持续生存到距今约4万年前
7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陈发虎领衔的科研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关于青藏高原夏河丹尼索瓦古老型人类的研究成果(Middle and Late Pleistoc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