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PandaX团队在太阳加速暗物质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通讯员 周小朋)近日,国际权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了PandaX合作组题为《Search for Solar Boosted Dark Matter Parti...
2天前
04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李小强教授团队在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制造领域取得系列突破

(通讯员 王丹)针对新一代汽车对轻量化、高性能、高效率制造的重大需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李小强教授团队围绕超高强钢管梁车身构件热气胀成形工艺及应用开展研究,创新性提出电辅助热气胀成形加工方法,针对热...
2天前
04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Nature Physics》发表磁子学研究重要进展

(通讯员 胡晏铭)日前,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于海明教授团队在新兴交叉学科磁子学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于海明教授带领团队与合作者利用自旋波的干涉效应,在反铁磁材料中成功实现了纯自旋流的手性(左...
2天前
04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胡庆雷教授团队:基于相对距离剖面高阶重塑的多约束末制导律设计方法

(通讯员 任鹏程)导弹制导技术是现代军事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末制导律的设计对于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具有关键作用。然而,随着目标防御系统的不断升级,传统的制导技术已难以满足复杂的作战需求。近日...
2周前
01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瑜波教授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专项“ECMO系统研发”产品成功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通讯员 杨贤达)近日,由北航樊瑜波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总设计师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ECMO系统研发”(2020YFC0862900)成功开展人体临床试验。体外膜氧合(ECMO)系统作为尖端体...
2周前
07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动学院万维锋助理教授、闫晓军教授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发表论文 揭示锆合金疲劳短裂纹扩展的微观机制研究

(通讯员 刘亦泽)锆(Zr)及其合金因其低中子吸收截面、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卓越的抗腐蚀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核反应堆包壳材料。然而,在服役过程中,锆合金包壳材料易受到循环载荷的影响,从而引发疲劳损伤,影...
1个月前
018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群智能新突破!北航提出集群系统智能协同IOODA技术体系架构

集群智能是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火场灾害救援、大气污染监测、园区无人物流等民用领域以及高效侦察、协同突防、饱和打击等军事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研...
1个月前
014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Science Robotics》刊发北航研究团队和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深海小型多模态机器人

(记者 冯浩)在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万米深渊,压强相当于一个指甲盖上站了一头一吨重的犀牛,温度接近冰点,此前,能到达这里的深海机器人多为重量达数吨的刚性体大型潜航器,而对身长1米以内的小型机器人来...
1个月前
015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北航机械学院丁希仑教授、张武翔教授和冯仰刚副教授团队新成果:首款无源等速抗阻膝关节康复机器人

(通讯员 梁永建)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速,康复需求呈现出持续攀升的态势。然而,传统康复治疗方式面临资源分配不均、价格高昂、使用不便等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低成本、高便捷性的居家康复模式正逐渐成为...
2个月前
0160

《Cell Reports》刊发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樊瑜波教授/杜婧教授/姚杰副教授团队最新成果:囊胚腔机械振荡驱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模式形成

(通讯员 杨贤达)在哺乳动物胚胎的第二次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内细胞团(ICM)会分离成空间上不同的上胚层(EPI)和原始内胚层(PrE)。然而,驱动这种模式形成的机制一直未被完全阐明。这一困扰学界半个...
2个月前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