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材料科学研究院(KIMS)的强力支持下,《POLYMER-KOREA》作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老牌SCI期刊,近三个月因公布最新影响因子2.8(JCR Q2区)引发学界关注。该刊特别重视功能高分子、智能材料及环保聚合物等方向,近期更开放生物降解塑料专栏征稿。
一、核心定位与学术影响力解密
创刊于1977年的《POLYMER-KOREA》深耕交叉学科领域,特别在仿生高分子和光电聚合物方向具有独特优势。主编金尚勋教授在最新社论中强调,刊物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融合东方学术严谨性与西方创新思维。2023年新增的”再生医疗用高分子”专题,已吸引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团队投稿。
数据显示,该刊中国大陆作者占比从2020年的15%跃升至35%,反映出我国科研团队对其认可度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期刊设有双语出版选项(英/韩),对具有韩国合作背景的研究更具包容性。近期发表的基于聚乳酸的组织工程支架研究,就包含首尔大学与中国科大的联合成果。
二、投稿类型匹配战略
统计近半年刊发论文,综述类占23%、实验研究58%、模拟计算19%。专家委员会特别青睐”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近期拒稿案例中63%因理论创新不足被退回。建议投稿时突出新型表征技术(如原位XRD)或产业化潜力,本月刚录用的智能水凝胶温控药物释放系统论文,就因详尽的中试数据加分。
非连续出版模式要求格外注意:每月10日截稿次月专题,常规投稿处理周期约8周。投稿系统要求上传原始实验视频(限3分钟),这成为许多初投者的隐形门槛。编辑主任朴秀妍在邮件访谈中透露,格式规范的视频可使初审通过率提升40%。
三、语言润色与格式规范陷阱
虽然接受纯英文投稿,但期刊提供专业韩语润色服务(收费$180/页),使用该服务的稿件平均外审周期缩短12天。图表规范手册第7版更新了AFM图像色彩标准,近期33%返修涉及该问题。特别提醒:参考文献必须包含近3年韩国学者的工作,建议至少引用2篇KIM或Park等常见姓氏的文献。
稿件正文需采用1.5倍行距搭配NanumGothic字体,这与常规LaTeX模板存在兼容风险。最新案例显示,某清华团队因使用默认模板导致公式错位被要求重新排版,延误发表时间达3周。推荐下载官网提供的Overleaf模板,可避免85%的格式问题。
四、审稿意见回应方法论
该刊特有的”二次盲审”机制要求对修改处进行色标标注:红色为新增内容,蓝色为删除内容。数据显示,3周内返回的修稿录用率高达78%,超过期限的降至41%。面对实验验证类质疑,建议附上补充数据包而非单纯文字解释,上月某复旦团队因此成功逆转拒稿决定。
五、进阶投稿策略与预警
国际合作网络加成:具有KIMS认证实验室背景的稿件采用率高出27%。建议在cover letter中提及参与过韩国学术会议(如KOPLAS),可有效建立学术连接。开放获取费用$1800,但入选”月度优秀论文”可减免50%,该评选重点考量产业化潜力而非单纯影响因子。
【投稿要点】
把握《POLYMER-KOREA》对应用导向研究的偏爱,善用其双语出版优势,在实验设计阶段就考虑韩国学者的研究脉络。格式规范的视频数据和精准的文献引用是敲门金砖,而灵活处理审稿意见则是成功发表的临门一脚。随着中韩材料合作项目的增加,该刊正成为展示跨境研究成果的理想平台。
问题1:《POLYMER-KOREA》最新影响因子是多少?
答:2023年最新发布的影响因子为2.8,位列JCR高分子科学类Q2区,较上年度增长0.3。
问题2:该刊对实验数据有何特殊要求?
答:必须提交原始实验视频(限3分钟),且推荐使用KIMS认证实验室的测试报告,特别是涉及动态力学分析的数据。
问题3:语言方面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英文投稿建议配合韩语摘要,可选用期刊提供的润色服务。参考文献需包含近3年韩国学者论文,且韩语文献需标注Hangul拼写。
问题4:开放获取费用是否有减免政策?
答:月度优秀论文可享50%费用减免,产业化潜力评估达A级的论文自动进入评选序列。
问题5:哪些研究方向容易获得快速审稿?
答:生物降解塑料、智能响应水凝胶、光催化高分子膜等方向进入快速通道,平均审稿周期缩短至4周。
问题6:如何提升国际合作论文的录用率?
答:建议包含至少1位KIMS认证研究员作为共同作者,或在致谢部分注明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资助编号。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