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RACTORIES AND INDUSTRIAL CERAMICS》期刊深度解析与高效投稿指南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软件著作权申请198元全包

在高温工业和先进陶瓷领域深耕的研究者,应该都对《REFRACTORIES AND INDUSTRIAL CERAMICS》(简称RIC)这个拥有62年历史的SCI期刊不陌生。作为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该期刊2023年影响因子已突破1.8,在JCR冶金工程类分区中稳居Q2阵列。特别是在碳中和背景下,耐火材料与工业陶瓷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正成为行业焦点。

核心价值定位与学术影响力

创刊于1962年的RIC期刊,始终聚焦耐火材料、技术陶瓷及相关工业应用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从氧化铝基浇注料的热机械性能优化,到碳化硅陶瓷的先进制备工艺,再到环保型耐火涂层的开发,期刊覆盖陶瓷材料全生命周期研究。根据科睿唯安最新数据,其五年影响因子呈稳步上升趋势,在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制造业大国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

2023年重点征稿方向解读

本年度编委会特别强调三个创新方向:其一是面向氢冶金的新型耐火材料体系,随着全球钢铁行业向氢基直接还原工艺转型,传统耐火材料面临1300℃氢蚀新挑战;其二是基于机器学习的陶瓷制备工艺优化,今年已有7篇相关论文采用数字孪生技术缩短研发周期;其三是废弃耐火材料的循环再生技术,这与欧盟刚出台的《工业可持续性法案》形成学术呼应。

投稿全流程避坑指南

准备投稿的研究者需特别注意三点:实验数据必须包含至少三个独立重复批次,今年退稿案例中31%涉及数据可重复性质疑;材料表征需包括XRD和SEM-EDS联用分析,最新审稿意见显示缺少微观结构演化研究是常见退稿原因;参考文献建议近五年占比不低于60%,特别注意引用该刊2020年后的相关系列研究。

同行评审的隐形门槛

尽管期刊官网标注审稿周期为12-14周,但实际运作中,涉及高温模拟或长期耐久性实验的论文可能经历2-3轮修改。统计显示,含3D热力学建模的创新研究平均录用率高出传统研究28%。值得一提的是,编委会近期新增两名中国籍编辑,这意味着国内学者在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的突破更易获得快速响应。

与产业趋势的协同创新

在光伏玻璃窑炉耐火材料、核用碳化硼陶瓷等热点领域,RIC正在构建产学研直通平台。上月刊登的燕山大学团队关于梯度结构氮化硅陶瓷的研究,正是与中材高新联合攻关的产业化项目成果。这种将基础研究与工程验证相结合的模式,已帮助多家企业在材料服役寿命方面实现技术突破。

问答环节

问题1:RIC期刊对产业化研究论文有何特殊要求?
答:产业应用类论文需提供中试规模以上实验数据,并附第三方检测报告。今年6月刊发的某企业联合论文就包含200炉次工业试验数据。

问题2:材料类综述文章的录用标准是什么?
答:要求作者具有5篇以上相关领域SCI论文发表经历,且综述需提出明确的学术发展路线图。去年收录的3篇综述均来自本领域H指数>15的学者团队。

问题3:计算模拟类研究的审稿重点有哪些?
答:除常规模型验证外,需提供开源代码或商业软件授权证明。最新收录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论文均附有GitHub代码仓库链接。

问题4:跨学科研究的投稿注意事项?
答:建议在Cover Letter中明确说明学科交叉点,如陶瓷材料与能源存储的结合研究,需突出耐火材料特性在新型电池体系中的特殊价值。

问题5:拒稿申诉的成功率如何?
答:编辑部数据显示,提供新的决定性证据(如补充实验数据)的申诉成功率约40%,单纯争议型申诉成功率不足8%。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