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呼吸医学期刊,《Respirology》2023年影响因子突破5.421大关,持续领跑胸部疾病研究领域。这本由日本呼吸学会与英国胸科协会联合出版的月刊,已成为连接基础科研与临床转化的重要平台。随着国际呼吸医学联盟最新诊断指南的发布,研究者们正面临如何将前沿发现有效转化为学术成果的挑战。
《Respirology》的学术定位与收稿偏好
不同于侧重分子机制的《Chest》或聚焦危重症的《ERJ》,该刊更强调临床相关性研究。近三年数据显示,约67%的录用论文涉及临床对照试验或真实世界研究,特别是基于多中心队列的纵向观察分析。编辑团队在9月更新的投稿须知中明确提示,需包含亚洲人群数据的全球性研究将获得优先评审权。
当前审稿周期中位数为58天,较2022年缩短12%。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新冠疫情相关研究已从快速通道转为常规评审,但经修订的数据提交模板仍保持强制使用要求。期刊对研究型论文的伦理学审查趋向严格,特别是涉及基因测序或人工智能诊断工具开发的前瞻性研究。
2023年呼吸医学研究热点解析
编委会在最新社论中透露,肺纤维化的分子分型诊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预测模型、远程肺功能监测技术的临床验证构成三大重点方向。近期国际会议数据显示,关于长新冠呼吸道后遗症的研究仍保持32%的年投稿增长率,但退稿率高达79%,主因在于缺乏创新性随访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环境医学领域的特色投稿窗口将在2024年3月重启。针对大气污染物与COPD急性加重的队列研究、纳米材料毒性评估的转化研究等主题,将开放绿色快速通道。值得关注的投稿趋势是,生物标志物验证研究须提供至少三个独立验证队列的数据集。
统计方法规范与数据可视化要求
自今年10月起,所有随机对照试验必须遵照CONSORT声明的最新修订版提交流程图。编委会特别指出,机器学习模型需提供完整的超参数调优记录及SHAP分析结果。在数据呈现方面,推荐使用动态交互式图表展现肺功能演变轨迹,但需同步提交静态版本以确保可读性。
对于生存分析类研究,现强制要求提供风险比的时间依赖性验证。近期退稿案例显示,忽略竞争风险校正的COX回归模型是导致方法学缺陷的主要原因。统计学审查专家特别强调,样本量估算的原始依据必须明确标注在方法章节附录中。
开放科学政策下的投稿策略调整
期刊在2023年7月正式加入MEDLINE开放获取联盟,这意味着作者需要为接受论文支付2900美元的APC费用。但临床实践指南类论文可申请费用豁免,需在投稿时提交所在机构的资金证明文件。数据共享政策要求原始研究必须上传至FAIR认证的数据库,推荐使用欧洲呼吸学会的ERIN平台。
预印本投稿政策出现重大调整,arXiv或bioRxiv发布的未经同行评议版本,需在正式投稿时进行全文内容比对。编辑团队新增预印本合规性审查环节,要求所有补充材料必须与预印版本保持完全一致。这为研究者优化投稿节奏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拒稿案例看常见误区规避
2023年第三方同行评审报告显示,62%的退稿源于研究设计的根本性缺陷。典型案例包括:单中心观察性研究直接推导诊断标准、样本量不足的多变量回归分析、忽视肺功能昼夜波动的监测方案等。伦理审查驳回案例中,78%涉及未获得区域性生物样本库的二次使用授权。
写作层面的高频问题集中在讨论部分:42%的退稿论文存在过度解读次要结局指标的倾向,31%未能合理引用亚太地区同类研究。文献计量分析显示,成功发表的论文平均引用该刊既往文献4.2次,显著高于退稿论文的1.8次,表明对期刊学术传承的呼应至关重要。
问答环节:投稿《Respirology》的核心关注点
问题1:临床病例报告是否仍有机会发表?
答:自2022年起期刊取消独立病例报告栏目,但设有”临床创新”专栏接收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系列(≥5例),需附视频支气管镜记录或动态影像资料。
问题2:如何进行统计学审查预判?
答:建议使用期刊官网提供的样本量计算器(2023版更新),并上传原始统计分析代码至GitHub等开源平台供技术审查。
问题3:开放获取费用有何减免政策?
答:中低收入国家研究者可申请全额豁免,需提供世界银行分类证明及机构财务部门盖章的申报表。
问题4: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研究的伦理要求?
答:必须包括模型在不同人种间的性能验证,并提供完整的数据脱敏证明及隐私保护方案。
问题5:多中心研究的作者署名规则?
答:团队投稿需明确研究协调中心,贡献声明中应详细说明各中心在数据收集和质控中的具体分工。
问题6:退稿后快速转投建议?
答:期刊与《Internal Medicine Journal》设有联合快速转投通道,经初步评审的论文可在48小时内完成格式转换。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