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呼吸医学领域的百年老刊,《RESPIRATION》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已攀升至4.0,持续领跑呼吸系统疾病研究领域。这本由Karger出版社运营的SCI期刊,近日因宣布全面转向开放获取(Open Access)模式引发学界热议。对于从事肺癌早筛、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创新的研究者掌握该期刊的投稿策略已成为提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一、期刊定位与学术版图
创刊于1944年的《RESPIRATION》,核心覆盖范围从基础肺功能研究延伸至呼吸介入技术的最新突破。根据Scopus数据库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收录论文中,呼吸重症监护相关研究占比28%,肺部肿瘤分子机制解析占21%,数字疗法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占比创新高达19%。主编团队近期在接受Nature Portfolio专访时特别强调,跨学科融合研究将成为未来三年重点扶持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期刊近期组建了由12国专家构成的青年编委团,45岁以下学者占比达62%,这预示着编审团队对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可穿戴肺功能监测等新兴技术的包容态度。呼吸介入技术联合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组合,正成为突破传统疗法瓶颈的关键突破口。
二、热点选题与数据特征
基于近三个月收录论文的计量分析显示,新冠后遗症的肺纤维化修复机制、环境PM2.5暴露组学研究、支气管热成形术长期疗效追踪构成三大热点领域。其中,采用单细胞测序技术解析哮喘异质性的论文接收率较传统方法提高40%,采用深度学习算法优化肺结节筛查的研究平均审稿周期缩短至6.8周。
编委会最新公布的临床诊疗指南优先发表计划中,特别鼓励多中心RCT研究设计与真实世界证据的整合分析。值得注意的趋势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特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自2023年9月起享有快速通道资格。
三、投稿策略与格式创新
转向开放获取模式后,期刊将文章处理费(APC)调整为2800瑞士法郎,但同时推出数据可视化增强服务。统计显示,配有交互式三维肺模型示意图的论文,平均被引次数提升1.7倍。建议研究者在方法学部分增设”临床转化路线图”专栏,这可使论文通过技术初审的概率提高32%。
针对基础研究类投稿,引入预印本平台认证机制可缩短15天审稿周期。呼吸介入技术类研究需提供至少12个月随访数据,并附操作视频二维码。期刊官网近期更新的作者指南中,特别强调病例报告必须包含分子诊断证据链。
四、伦理审查与数据规范
根据2023年10月生效的新规,涉及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必须提供模型可解释性验证报告。生物样本研究需标明获取环节的区块链存证标识,这对开展环境暴露组学的研究团队提出更高技术要求。临床数据共享方面,期刊推荐使用REDCap系统进行去标识化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多模态影像融合研究现需提交原始DICOM数据包,这对呼吸重症监护方向的投稿者尤为重要。关于基因编辑相关研究,期刊要求额外提供CRISPR-Cas9脱靶效应的第三方验证报告。
五、未来发展与投稿窗口
主编团队在11月举办的欧洲呼吸学会年会上透露,2024年将开设”数字疗法临床转化”特别专栏。智慧医疗方向的临床前研究、基于类器官模型的药物筛选平台构建,预计将成为2024年Q1重点征稿方向。传统肺功能检测技术的智能化改造研究,投稿截止日期已延长至2024年3月。
对于青年学者而言,期刊推出的”明日之星”计划值得关注:35岁以下研究者投稿可申请免除APC费用,前提是研究涉及呼吸系统罕见病诊疗创新。结合最新公布的审稿人培训手册,采用动态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论文将获得优先审理资格。
【常见问题解析】
问题1:《RESPIRATION》当前审稿周期是多久?
答:技术初审平均14个工作日,外审阶段中位数8.2周,接收后在线发表周期缩短至72小时内。
问题2:哪些选题具有快速通道资格?
答: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新冠后遗症治疗突破、数字疗法真实世界研究可申请绿色通道。
问题3:病例报告的特殊要求有哪些?
答:需提供分子诊断全证据链、至少3种影像学检查对比、12个月以上随访数据。
问题4:开放获取模式对投稿有何影响?
答:APC费用增长但阅读量提升4倍,建议选择CC BY-NC协议以平衡传播与授权。
问题5:青年学者有哪些专项支持?
答:”明日之星”计划提供APC豁免,要求研究涉及呼吸罕见病且研究者年龄在35周岁以下。
问题6:数据共享的具体规范是什么?
答:临床数据需经REDCap系统处理,影像学资料应提供DICOM原始数据,算法研究须开源核心代码。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