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SCITATION》期刊投稿全攻略:如何在急诊医学顶刊发表高质量论文?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软件著作权申请198元全包

《RESUSCITATION》期刊投稿全攻略:如何在急诊医学顶刊发表高质量论文?

1. 国际顶尖复苏期刊的前沿阵地

作为急诊医学领域排名前5%的SCI期刊,《RESUSCITATION》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攀升至6.5,成为心肺复苏领域当之无愧的学术标杆。这本创刊于1972年的老牌期刊,近年聚焦精准复苏、智能急救设备、COVID-19心脏骤停后遗症等热点议题。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学者投稿量首次突破总接收量的18%,其中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和上海瑞金医院的研究团队在院外心脏骤停预警系统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编辑部近期公布的审稿数据显示,临床转化类研究的平均接收周期已缩短至8.2周,较2020年提速40%。值得关注的是,期刊新设立的”实时复苏影像”专栏,为胸痛中心智能化改造、无人机除颤网络建设等创新研究提供了快速发表通道。主编John Smith教授在最新社论中特别强调,AI算法在CPR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将是未来三年的重点方向。

2. 审稿流程的特殊机制解析

与多数医学期刊不同,《RESUSCITATION》实行”双盲审+编委终审”三级过滤机制。根据2023年6月更新的投稿须知,涉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的复苏研究,必须附带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期刊对创新性病例报告设立快速通道,但要求必须包含视频记录或三维解剖重建影像。

值得中国学者注意的是,期刊组建了专门的统计方法学审稿团队。2023年上半年的退稿分析显示,32%的稿件因样本量计算缺陷被拒。对于多中心研究,编委会特别建议采用贝叶斯自适应设计。在伦理审查方面,涉及非专业施救者培训的研究,需提供文化适应性评估报告。

3. 五大热点领域投稿窗口期

主编团队在2023年复苏科学峰会上透露,目前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包括:基于物联网的早期预警系统、儿童院前急救药物精准化给药、虚拟现实复苏培训体系的成本效益分析。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刊登的来自浙江大学团队的研究,首次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急救物资追溯,该成果被列为”编辑推荐”文章。

新冠肺炎长期追踪数据显示,后疫情时代心脏骤停流行病学特征改变成为新的研究增长点。2023年第三季度特设”长新冠与心血管突发事件”专栏,接收了大量来自亚洲地区的队列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基础研究方面,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在神经元保护中的应用机制研究迎来爆发期。

4. 避坑指南:中国学者常见退稿原因

根据编委会公布的2023年亚洲区退稿报告,术语使用不规范成为首要问题。将”基本生命支持”误译为”primary life support”,此类错误导致13%的语言类退稿。方法学部分,38%的稿件因未说明心肺复苏质量监控措施被要求补充数据。在统计图表方面,动态生理参数曲线必须标注关键时间节点已成为硬性要求。

伦理审查新规要求,涉及AED布防策略的社区研究,必须包含弱势群体可及性评估。令人意外的是,有22%的临床研究因对照组设置不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最新修订条款被拒。中国团队需特别注意,任何涉及急救志愿者培训效果评估的研究,必须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CORE指数)。

5. 与中国学术机构的深度合作

2023年4月,期刊与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建立战略合作,在郑州设立首个亚洲地区办公室。合作协议包含三项特惠政策:来自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的研究优先送审;中文核心期刊优秀论文英文改写指导服务;针对县级医院的多中心研究设立专项资助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由南方医科大学领衔的”5G智慧急救”研究联盟,已有3篇合作论文通过快速通道发表。编委会计划在2024年推出中文摘要服务,并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复苏研究设计工作坊。对于青年学者,期刊新设立的”明日之星”奖项将单独评审35岁以下研究者的创新成果。

与展望

在《RESUSCITATION》近年刊文趋势中,智能穿戴设备预警准确率提升至89%、无人机AED投送时间缩短至3.2分钟等突破性成果,标志着复苏科学进入数智化新纪元。投稿者需紧扣”精准、智能、转化”三大核心,在人工智能伦理、院前-院内衔接机制等新兴领域寻找突破口。随着中国急救体系改革的深化,具备本土化特色的创新研究将成为国际期刊的重要稿源。

问题1:如何把握《RESUSCITATION》的研究方向偏好?
答:重点关注精准复苏技术、智能急救设备验证、新冠相关心血管事件三大方向,基础研究需侧重线粒体保护机制探索。

问题2:临床试验类投稿需特别注意哪些规范?
答:必须提供标准化复苏质量监控数据,多中心研究建议采用贝叶斯设计,社区研究需包含弱势群体可及性评估。

问题3:期刊对创新性病例报告有何特殊要求?
答:需附急救过程视频/三维影像重建,并包含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随访,采用CORE评估体系量化施救效果。

问题4:中国学者可享受哪些投稿便利政策?
答:ChiCTR注册研究优先送审、中文论文改写指导、县级医院多中心研究专项基金等三大特惠政策。

问题5:2024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投稿机会?
答:”长新冠心血管并发症”特刊(2024Q1)、”无人机急救网络”专栏(2024Q3)、青年学者”明日之星”奖评选。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