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学研究国际化的浪潮中,智利国立圣地亚哥大学主办的《REVISTA DE GEOGRAFIA NORTE GRANDE》作为拉丁美洲最具影响力的区域地理期刊,近三个月因其刊发的《安第斯山脉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专题引发学界热议。该刊创刊47年来始终坚持”地域性、实证性、跨学科”的办刊特色,最新公布的CiteScore指标达到2.1,已成为南半球地理学者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
一、期刊定位与学术价值深度解析
该刊聚焦”南半球特殊地理现象”,尤其关注智利本土及环太平洋地区的独特地理景观。2023年改版后设立三个常设栏目:自然地理过程、人文地理演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气候变化对沙漠化影响的研究方向近期接受度显著提升。编委会成员包含6位国际地理联合会委员,确保论文评审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兼顾区域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期刊采用双盲审机制的平均周期为16周,远快于同类型SCOPUS期刊。根据2024年最新投稿统计,中国学者在极地冰川监测、锂矿资源地理分布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接受率同比增长38%,显示出该刊对跨文化地理研究的开放态度。
二、投稿前的五项必备准备
成功投稿的关键在于精准匹配期刊的地域特色。建议优先选择具有纬度带特殊性的研究对象,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生态修复、巴塔哥尼亚冰川退缩记录等方向。数据呈现需注重可视化创新,该刊2024年起强制要求所有空间数据必须附带QGIS或ArcGIS制作的动态图层。
语言方面虽然接受英文投稿,但西班牙语论文可获优先处理。近期拒稿案例显示,67%的未通过论文都存在方法论表述不清晰的问题,特别是田野调查部分缺少GPS轨迹记录和三维建模数据成为主要扣分项。
三、同行评审的六大黄金法则
编委会特别强调”在地性知识”的理论构建。以2023年第四期刊登的《智利铜矿城市空间重构》为例,研究不仅运用空间句法分析,还整合了矿区工人的认知地图绘制。量化研究需注意结合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的区域发展指标,混合研究方法论文接受率高达82%。
参考文献需包含至少30%的西班牙语文献,建议优先引用编委会成员近五年著作。图表规范严格执行IGU标准,等高线图必须标注UTM坐标系统,遥感影像需注明传感器类型和空间分辨率。
四、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关键细节
伦理声明部分需单独列出原住民知识提供者,这与智利新颁布的《土著社区研究伦理法》直接相关。作者贡献声明必须细化到数据采集、软件操作等具体环节,该刊是南美首批采用CRediT作者贡献系统的期刊。
特别提醒关注智利国家地理数据库的更新动态,2024年3月新开放的CIREN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收录了大量未公开的田野数据。投稿信务必强调研究的政策价值,该刊与智利环境部建立的”成果直通车”机制可加速重要研究的政策转化。
五、成功案例中的创新启示
中国矿业大学团队2023年发表的《锂三角水资源冲突》研究之所以获得年度最佳论文,关键在于运用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构建三维水文模型。研究团队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参与式制图的经验,完美契合期刊倡导的”社区地理学”理念。
另一典型是西班牙学者关于复活节岛文化遗产保护的论文,其创新点在于结合口述史与地理信息系统。该研究不仅登上期刊封面,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遗产监测体系,彰显了期刊的实践影响力。
投稿策略
在《REVISTA DE GEOGRAFIA NORTE GRANDE》投稿过程中,把握”区域特异性+方法创新性+政策相关性”的三维坐标至关重要。随着中智科技合作协定的深化,该刊正成为连接亚欧与拉美地理学界的重要桥梁,掌握其审稿偏好和学术规范将显著提升发表成功率。
问题1:该期刊对研究方法有哪些特殊要求?
答:强调混合研究方法的应用,空间分析必须使用专业GIS软件,田野调查需包含当地社区参与元素。
问题2:非西班牙语学者投稿需要注意什么?
答:英文论文需附西班牙语摘要和关键词,参考文献应包含拉美学者近年成果,数据可视化要符合当地读图习惯。
问题3:期刊更青睐哪些地理细分领域?
答:优先考虑矿业地理、极地观测、干旱区生态等方向,特别关注气候变化引发的区域空间重构研究。
问题4:数据获取方面有哪些有效途径?
答:建议访问智利国家地理资料馆在线平台,合作申请CONICYT科研项目,利用Copernicus计划的开放卫星数据。
问题5:如何提高论文的政策影响力?
答:研究结论需明确对应智利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在讨论部分提出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引用政府最新白皮书数据。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