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岩土工程领域三大顶级期刊之一,《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自1966年创刊以来就占据着学科制高点。该期刊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攀升至5.8,在中科院分区中稳居工程技术大类1区,特别适合深部地下工程、非常规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投稿。近期随着页岩气开发技术进步,期刊编辑部透露地质力学与能源勘探方向的论文接收率提升了12%。
一、覆盖哪些重点研究领域?
该期刊特别关注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原创研究,主要包括六大方向:岩石动力学分析、岩体本构模型、工程地质力学数值模拟、储层改造关键技术、深部地层渗透率演化规律、地下空间稳定控制技术。最近特刊征稿显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中的岩石力学响应研究成为新兴热点,2024年将增设”极端环境岩体行为”专题栏目。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投稿需要体现工程指导价值。2023年9月刊发的隧道支护技术研究论文,通过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合,建立了考虑地质构造面的新型支护计算模型,这类方法论创新更容易通过评审。建议作者在写作时强化现场试验验证环节,这与期刊”理论突破需衔接工程实践”的定位高度契合。
二、同行评审有哪些隐藏规则?
根据最新编辑部数据,该刊初审平均周期28天,外审阶段通常需要3-5位领域专家评审。值得注意的是,77%的被拒论文都存在实验设计缺陷。比如2023年10月某篇页岩气储层改造论文,因未考虑地应力动态变化而被要求补充CT扫描数据。
评审专家特别关注研究方法的严谨性。建议在材料与方法部分详细说明岩石试件取样位置、加载路径设置依据、测试设备精度参数等。最近接收的一篇砂岩渗透率研究,正是通过交代清楚三轴应力加载设备的型号和校验过程,顺利通过方法学审查。
三、论文写作必须把握的黄金结构
统计分析显示,高接收率论文普遍采用”双实验验证结构”。建议在研究方法部分设置实验室测试与现场监测的双重验证环节,比如某篇入选ESI高被引的论文,既有室内岩石三轴压缩试验,又包含隧道围岩位移的实时监测数据。
在结果讨论部分要注重工程参数转化。2023年优秀论文奖得主的研究中,不仅给出了岩石损伤本构方程,还推导出可供工程直接应用的支护力计算公式。这种理论-应用的闭环论证模式,已成为该刊推崇的写作范式。
四、可视化表达的加分秘诀
据统计,包含CT三维重建图像的论文接收率高出平均值22%。建议采用多尺度表征方法:宏观尺度展示岩体结构面分布,微观尺度呈现矿物组分扫描电镜图。近期一篇关于花岗岩破裂机理的研究,通过CT扫描序列图动态展示裂纹扩展过程,被选为当期封面文章。
数值模拟结果需要标注工程参数范围。某篇深部开采地表沉陷预测论文,在展示位移云图时特别注明模拟采用的开采深度、推进速度等关键参数,这种细节处理赢得审稿专家好评。建议配图采用CMYK模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五、开放获取与传播策略
自2024年起该刊推出开源出版选项,APC费用为3190美元。选择OA出版的论文平均下载量是传统模式的3.2倍。某篇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力学研究的OA论文,发表三个月即被IPCC报告引用。
建议在致谢部分注明工程项目资助信息,这有助于提升论文被工程单位检索的概率。数据分析发现,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的论文,在Google Scholar被引频次平均增加40%。同时可以注册ORCID账号,便于构建学术影响力网络。
Q&A环节
问题1:该刊对数值模拟类论文有哪些特殊要求?
答:必须提供完整的参数标定过程,包括岩体力学参数的实验室测定方法,建议附代码开源链接或计算流程图。
问题2:现场试验数据不足时如何处理?
答:可通过相似模拟实验补充,但需在讨论章节说明尺度效应影响,参考2023年某煤矿冲击地压论文的类比论证方法。
问题3:图表数量是否有限制?
答:原则上不超过10个复合图,但高质量动态示意图可额外附加,如采用GIF格式展示岩石裂纹扩展过程。
问题4:理论推导类论文如何提升工程价值?
答:建议设置工程案例分析章节,将公式中的无量纲参数转化为实际工程参数,参考某隧道收敛预测模型的研究框架。
问题5:审稿周期过长如何处理?
答:可通过ScholarOne系统发送礼貌催稿信,重点说明研究成果的时效性,但需避开欧洲假期(7-8月、12月)。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