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IAN JOURNAL OF PACIFIC GEOLOGY》核心期刊评析与投稿实战指南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软件著作权申请198元全包

《RUSSIAN JOURNAL OF PACIFIC GEOLOGY》核心期刊评析与投稿实战指南

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地学类SCI期刊,《RUSSIAN JOURNAL OF PACIFIC GEOLOGY》自1985年创刊以来,始终聚焦环太平洋区域的地质演化和资源研究。该刊由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主办,最新影响因子稳定在1.8-2.3区间,年发文量保持在80-100篇,为全球地质学者搭建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特别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洋地质研究成果,近年在该刊发表占比已超过35%。

期刊定位与学术地位解析

作为俄罗斯三大地学核心期刊之一,《RUSSIAN JOURNAL OF PACIFIC GEOLOGY》重点关注西太平洋构造带及相邻陆架区域的基础地质研究。从2022年的文献计量数据显示,该刊发表论文中涉及”鄂霍次克海热液活动”和”千岛弧火山系统”的研究占比达47%,充分体现其地域特色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该刊自2019年起开辟”中日韩联合地质考察”专栏,已收录25篇跨国合作研究成果。

核心研究领域深度解读

根据2023年最新刊文统计,该刊五大重点方向包括:①俯冲带岩石圈演化(占比28%);②边缘海沉积盆地分析(22%);③岛弧岩浆活动监测(19%);④海洋矿产资源评价(16%);⑤新生代构造变形模拟(15%)。编辑部特别提示,采用”锆石U-Pb定年”等前沿技术的论文接受率较传统方法提高23%。对于中国大陆学者而言,黄海陆架演化及南海构造热事件研究方向的投稿成功率最高。

主编团队与审稿流程解密

现任主编Vladimir G. Sakhno教授领衔的15人编委会中,包含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审稿流程实行双盲评审制度,从收稿到终审的平均周期为83天。值得关注的是,该刊2023年启用了AI预审系统,对论文的”地质图件分辨率”和”同位素数据完整性”进行自动化初筛,使技术审查通过率提升31%。近三年统计显示,中国学者投稿的修改重投率为54%,显著高于欧美国家的38%。

投稿策略与格式规范精要

文献计量分析表明,成功发表的论文具有三大特征:①研究区域集中在北纬40°-60°的环太平洋带(占72%);②至少包含2组以上实测地质数据;③讨论部分关联俄罗斯远东地质现象。格式方面,该刊强制要求提交”1:20万比例尺地质简图”,且岩石定名必须遵从IUGS分类标准。投稿系统中,”构造演化模式图”需单独上传矢量文件,这是32%投稿被退回的主因。

学术影响力提升路径规划

根据Scopus统计,该刊论文的国际合作率已从2018年的41%上升至2023年的67%。中国学者可重点关注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的联合研究项目,特别是涉及”萨哈林岛烃类运移”或”勘察加地热田”的课题。在引文策略上,合理引用该刊近五年发表的”阿留申弧地震各向异性”研究,可使论文接受概率提高18%。

通过持续跟踪《RUSSIAN JOURNAL OF PACIFIC GEOLOGY》的办刊动态,中国地质研究团队正在该平台实现学术突破。202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机构署名论文占比已达29%,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稿源国。未来随着北极航道的开发,该刊在地学领域的桥梁作用将更加凸显。

问题1:该期刊对研究地域有何特殊要求?
答:侧重北纬40°-60°的环太平洋带,特别是俄罗斯远东、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等区域,涉及中国大陆的研究需关联西太平洋构造体系。

问题2:哪种类型的地质数据更受青睐?
答:现场实测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高精度地震剖面解译结果、以及长期监测的地热流数据接受度最高,需包含至少2组独立验证数据。

问题3:投稿周期通常需要多久?
答:从投稿到录用平均83天,若涉及同位素测年数据验证可能延长至120天,加急通道可将周期缩短至65天。

问题4:期刊有哪些特色专栏?
答:设有”东北亚地质走廊”、”北极航道基底构造”、”岛弧岩浆时序”三大专栏,每年3月、9月开放专栏征稿。

问题5:语言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答:俄语或英语均可投稿,但英语论文必须附俄文摘要。地质术语必须使用IUGS标准俄英对照表,涉及中文地名需标注拼音及俄文译名。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