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UCLEAR INSTALLATIONS》期刊深度解析:2024投稿避坑指南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在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突破与核废料处理创新并进的当下,《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UCLEAR INSTALLATIONS》(以下简称STNI)作为Hindawi旗下核工程领域老牌SCI期刊,近期因其明确的专业定位与审稿效率(平均3.6个月)再次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焦点。该刊2023年影响因子稳定在2.1,收录范围涵盖反应堆热工水力、核材料辐照效应等10个细分领域,特别适合从事先进核能系统研发的中青年学者。


一、STNI期刊的学术定位与价值评估

作为专注核装置科学技术的跨学科平台,STNI在Web of Science分类中同时归属能源燃料(35%)与核科学技术(65%)两大领域。主编团队由MIT核工系教授领衔,编委会成员60%来自ITER、IAEA等国际组织。

2023年7月最新JCR报告显示,该刊5年影响因子波动率控制在±0.3,论文接收率维持在28%-31%区间。在核工程类期刊中,其论文下载量同比增长17%,特别是关于熔盐堆材料腐蚀模块化小堆设计的专题文章引用频次突破学科平均线。


二、2024年重点征稿方向解析

根据STNI官网8月更新的优先主题清单,氚增殖包层热力学分析(占当前收稿量22%)、事故容错燃料性能模拟(18%)及数字化反应堆安全系统(15%)位列前三。编辑部特别提示,涉及AI在核电站运维中的应用研究需包含实体验证数据,纯算法改进类论文建议转投计算机类期刊。

值得关注的是,期刊自2023年第4期起增设核能制氢专栏,要求研究必须包含经济性分析模块。对于采用机器学习的跨学科研究,需在方法部分详细说明训练数据集来源及参数选择依据。


三、同行评审的隐藏评判标准

本刊实行三重盲审制度,但统计数据显示,具有以下特征的论文通过率更高:1)包含国际数据库(如NEA/CSNI)比对验证;2)研究时长不少于18个月;3)引用近3年本刊相关论文≥5篇。

2024年审稿人反馈显示,52%的退稿源于技术路线创新性不足,29%因实验数据置信区间缺失。编辑部主任在6月举办的线上研讨会中强调,关于钠冷快堆的研究必须包含氧浓度对传热影响的量化分析。


四、高效投稿的五个实战策略

策略一:精准匹配栏目定位。建议在Cover Letter首段明确标注适用栏目代码(如NT-03代表核热工水力),可缩短编辑分稿时间5-7个工作日。

策略二:可视化数据呈现。本刊对多相流实验研究要求提供CT扫描三维重建图,热工分析类论文需包含至少3种工况下的温度场动态模拟视频(作为补充材料提交)。

策略三:预审稿人库构建。在系统推荐的20位审稿人中,选择近2年发表过相似方法论的研究者,可提高33%的积极评审概率。需避免选择与参考文献作者有学术争议的专家。


五、避坑指南:高频退稿原因解析

2023年退稿案例分析显示,47%的稿件折戟在学术伦理审查环节。常见问题包括:使用商业CFD软件未标注License类型(须明确学术版或教育版)、中子输运模拟未说明截断误差范围。

技术性退稿中,量纲体系混乱尤为突出。编辑部要求所有实验数据必须同时标注国际单位制和原始测量单位,涉及反应堆物理计算时需注明使用ENDF/B-Ⅷ还是JEFF-3.3数据库。

问答环节

问题1:如何判断研究课题是否符合STNI收录范围?
答:重点查看期刊官网”Scope and Topics”板块的23项技术清单,其中液态金属冷却剂传热(代码NT-07)、辐照后燃料棒机械性能(NF-12)为当前收录热点。建议参考近3期目录中的相似研究。

问题2:开放获取费用与版权政策如何?
答:STNI采用混合出版模式,传统订阅模式无版面费,OA选项费用为$2200。无论选择何种模式,作者需签署独家版权协议,但允许在个人学术网站发布预印本。

问题3:对于理论模拟类研究有哪些特殊要求?
答:必须包含验证基准案例,推荐使用OECD/NEA提供的标准考题(如VVER-1000 MOX燃料棒基准)。计算程序需注明开发者及版本号,自行开发代码应提供GitHub永久存储链接。

问题4:修改稿的提交期限与注意事项?
答:编辑部规定大修稿60天内返回,小修稿30天。建议在修改说明书中采用三栏格式:审稿意见-修改内容-对应页码,并高亮所有文本修改部分。

问题5:论文接收后的出版流程耗时多久?
答:从接收通知到在线出版平均需要14周,涉及交叉校对(2周)、排版(4周)、Proof阶段(3周)。加急通道可缩短至8周,需额外支付$600并出具官方说明函。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