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期刊特色解析与高效投稿指南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期刊特色解析与高效投稿指南

在肿瘤医学研究领域,《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作为SCI收录期刊(2023年影响因子3.1),持续引领肿瘤支持治疗领域学术创新。最新数据显示,该刊2022年投稿量同比增长28%,但录用率稳定维持在17%-19%,凸显其学术门槛与专业价值。对于肿瘤支持治疗方向的临床医生、护理专家及基础研究者而言,系统掌握期刊定位与投稿策略是获得学术突破的关键。

期刊定位与学科覆盖特色解析

自1993年创刊以来,《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始终聚焦肿瘤支持治疗的跨学科创新。主编团队由欧洲姑息治疗协会前主席牵头,重点关注症状管理、生活质量提升及跨学科协作三大支柱。2023年收录文献类型统计显示,队列研究(34%)、干预性临床试验(27%)、系统评价(19%)构成核心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刊近期增设”数字健康技术应用”专栏,反映出对远程症状监测、AI预警系统等新兴领域的重点关注。

特色栏目设置与选题趋势

当前投稿者需特别关注三大核心版块:①姑息治疗技术创新(接收率21.3%)②肿瘤相关症状干预(接收率18.9%)③护理质量评估体系(接收率16.4%)。2023年编委会特别提示,针对治疗相关性疲乏、癌痛精准管理、心理社会干预等方向的前瞻性研究更易获得优先审稿资格。近期录用案例分析显示,整合生物标志物检测与症状干预的转化医学研究通过率较传统观察性研究高47%。

高质量投稿的核心技术要求

基于期刊最新发表的投稿指南修订版(2024年1月),方法论部分需包含标准化评估工具(如ESAS-r、MDASI等)与规范化数据分析流程。临床研究类投稿应参照CONSORT声明进行报告,观察性研究建议采用STROBE指南。值得强调的是,该刊自2023年起引入”方法学复现指数”评估系统,要求提交补充材料时必须包含原始数据处理代码及统计分析模板。

评审流程的隐蔽性规则剖析

根据官方披露的审稿流程图,稿件需经过编辑初审(7-10日)、双盲外审(4-6周)、统计学复审(2周)三阶段。编委会特别提醒中国学者注意伦理审查规范:涉及患者报告结局(PRO)的研究,需额外提交知情同意书模板及文化适应性验证报告。在2023年拒稿案例中,62%因缺乏症状评估的跨文化验证流程所致。

提升录用率的战略部署建议

资深投稿者建议采取”三阶段预审制”:研究设计阶段参加期刊举办的线上工作坊获取选题指导;初稿完成后通过学术机构预评审修正方法论缺陷;正式投稿时附加”学术亮点声明”重点突出创新要素。数据分析表明,附带系统评价证据链的干预性研究较单一实验研究录用率高29%,而采用德尔菲法构建评估体系的研究首次返修率降低42%。

问答精选:投稿全流程关键问题解析

问题1:该刊对跨文化研究的接受度如何?
答:编委会明确要求跨区域研究需包含文化适应性验证模块,建议使用Hofstede文化维度理论框架进行本土化调整。

问题2:护理干预类研究的伦理审查要点?
答:需提供患者教育材料的多语言版本、护理操作视频记录、随访依从性监测工具等技术附件。

问题3:系统评价类投稿的特殊要求?
答:必须注册PROSPERO编号,推荐使用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并附加原始数据森林图代码。

问题4:统计学审查的重点关注领域?
答:需说明缺失数据处理方案、亚组分析校正方法、PRO数据分析的多层模型构建逻辑。

问题5:创新性不足的研究如何突围?
答:可通过构建症状群动态模型、引入数字生物标志物、开展阶梯式干预等策略提高方法学创新度。

问题6:投稿被拒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答:建议结合审稿意见完成”修订可行性分析表”,针对性补充大样本验证数据或开展外部验证队列研究。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