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TURKISH JOURNAL OF ZOOLOGY》:这本动物学领域的潜力股期刊值得投吗?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解析《TURKISH JOURNAL OF ZOOLOGY》:这本动物学领域的潜力股期刊值得投吗?

随着Q2区SCI期刊竞争日益激烈,创立于1973年的《TURKISH JOURNAL OF ZOOLOGY》正成为亚太地区学者的新选择。最新JCR数据显示,该刊年发文量稳定在120篇左右,影响因子持续3年保持在0.8-1.2区间,特别适合生态学、分类学领域的中等质量研究成果投稿。


一、期刊特色与学术定位

作为土耳其科研评定的TUBITAK ULAKBIM核心期刊,该刊专注动物资源研究的区域性突破。2023年新增的”濒危物种保护技术”专栏,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的决议形成呼应,为近东地区特有动物研究搭建了特色平台。

在开放获取模式下,文章处理费(APC)维持在1000美元基准线,显著低于同级别期刊。编辑团队由安卡拉大学动物系教授领衔,特别关注地中海沿岸生物多样性研究,这与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生态调研存在天然契合点。


二、投稿者的黄金机会窗口

2024年期刊公布的CiteScore指数同比提升17%,收录范围从传统分类学向分子系统学延伸。据统计,来自中国学者的投稿占比已从2019年的5%跃升至2023年的22%,这源于编委会对亚太动物区系研究的政策倾斜。

编辑室主任Mustafa Gurkan在近期的Zoom网络研讨会透露,涉及跨境迁徙物种监测、红外相机技术应用等新兴领域论文将优先审理。值得注意的是,该刊对方法学创新的宽容度较高,接受完整的阴性实验结果报告。


三、避开常见的拒稿雷区

根据2023年拒稿数据分析,32%的投稿因实验设计未体现区域性特征遭退稿。副主编Ayse Nur Yazgan强调,研究必须明确说明样本采集地生态参数,建议引用至少3篇近东地区参考文献。

图表规范是该刊审稿的重要考察项。技术编辑反馈,43%的返修意见涉及电镜图片未标注比例尺、系统发育树缺失自举值等基础问题。投稿者可参考期刊官网提供的Latex模板进行格式预审。


四、效率提升的投稿策略

实行”快审通道”的学科包括昆虫行为学和鱼类生态毒理学。通过该渠道投稿的文章,平均28天即可收到初审意见。2023年数据显示,选择开放评审选项的稿件接受率比传统模式高出15%。

针对中国学者,编辑团队建议在Cover Letter中突出研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物资源保护的启示。采用Structure Abstract格式(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撰写摘要,能有效降低编辑的认知负荷。


五、学术传播的倍增效应

该刊已实现Scopus、Zoological Record等7大数据库同步收录,在ResearchGate平台的全文下载量年增幅达40%。2022年起推行的”视频摘要”计划,使相关论文的Altmetric指数平均提升2.3倍。

值得关注的是,期刊与EcoHealth Alliance建立合作后,涉及人畜共患病传播机制的论文将获得双重推广。对于年轻学者参与期刊的”早期职业研究者专栏”是建立学术可见度的有效途径。

投稿实战问答精选:

问题1:该刊的典型审稿周期是多长?
答:常规投稿平均需要12周完成初审,快审通道可缩短至4周。返修稿件的再审时间通常不超过21天。

问题2:哪些类型的研究更适合投递?
答:具有地中海-中亚特色的动物分类修订、气候变化对迁徙模式影响、传统解剖学与分子数据整合研究最具竞争力。

问题3:语言要求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英文写作需避免明显的机器翻译痕迹。允许在方法部分保留当地物种俗名,但需在括号内标注学名。

问题4:如何提高图表通过率?
答:生态位模型图需标注GIS坐标系统,行为学序列照片应添加时间戳,所有统计图表必须包含标准差标注。

问题5:阴性实验结果会被接受吗?
答:只要实验设计合理,且能解释结果对区域动物研究的启示,完整的阴性结果报告可被接收。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