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DLIFE RESEARCH》期刊深度解析:从投稿规则到领域前沿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WILDLIFE RESEARCH》期刊深度解析:从投稿规则到领域前沿

作为澳洲联邦科工组织(CSIRO)旗下旗舰刊物,《WILDLIFE RESEARCH》近三年影响因子稳定在2.1-2.5区间,在动物生态学领域位列Q2分区。该刊特别关注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机制研究,2023年最新统计显示其稿件接收率维持在27%左右。对于从事濒危物种保护、栖息地修复等研究的科研人员而言,精准把握《WILDLIFE RESEARCH》的审稿偏好能显著提升录用概率。


一、期刊定位与核心价值剖析

创刊于1974年的《WILDLIFE RESEARCH》,始终聚焦野生动物管理与保护科学的交叉领域。相较于《BIOLOGICAL CONSERVATION》更侧重宏观政策,该刊更看重具有直接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2023年编委会重组后,新增「城市野生动物适应机制」和「气候变化物种响应」两个特色专栏,这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框架(GBF)的实施路径高度契合。

在投稿选题方面,编委会主席Dr. Sarah Legge特别指出:"我们期待看到创新监测技术的实地应用,比如红外相机陷阱数据的机器学习分析,或者环境DNA技术在种群调查中的验证研究。"这类将传统生态学方法与新兴技术结合的文章,在初审阶段就能获得优先处理。


二、投稿流程中的隐性关卡

《WILDLIFE RESEARCH》实行全流程在线投稿系统,但有三处细节常被忽视:Cover Letter需明确说明研究的保护生物学意义,建议用数据量化研究成果的潜在应用场景;物种命名必须遵循IUCN最新分类标准,2022年就有14%的退稿源于分类学错误;野外研究必须附伦理审查证明,特别是涉及标志重捕或行为干预的实验设计。

同行评审阶段,该刊采用「双盲审+统计复审」机制。据统计,约38%的修回稿件需要补充贝叶斯模型验证或功效分析。2023年引入的「数据可用性声明」新规,要求作者在提交阶段就公开原始数据存储方案,这对涉及敏感物种位置信息的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图表规范的制胜细节

在视觉呈现方面,《WILDLIFE RESEARCH》对空间生态学研究成果有特殊要求:①物种分布图必须使用WGS84坐标系并标注尺度条;②遥感影像需注明获取时间和空间分辨率;③行为生态学时序数据必须附加昼夜节律基准线。期刊官网提供的ArcGIS样式模板,能帮助作者快速达到出版级制图标准。

表格编排的常见误区包括多重比较缺少校正标注,以及生存分析缺少风险比置信区间。2023年拒稿分析显示,17%的技术性退稿源自统计呈现不规范。建议使用R语言gtsummary包或Python的tabulate库进行自动化格式生成。


四、开放获取趋势下的策略调整

随着CSIRO推进全面开放获取计划,该刊APC费用自2024年起调整为3850澳元。但有三类情况可申请费用豁免:①通讯作者来自中低收入国家;②论文被列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研究;③研究数据接入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机构联盟成员可通过ProQuest通道获取30%的出版补贴。

提前共享方面,《WILDLIFE RESEARCH》接受预印本平台提交,但要求作者在投稿时同步更新bioRxiv或EarthArxiv版本。值得注意的「预印本禁运条款」规定:涉及新物种描述或传统知识的论文,在正式出版前不得公开形态学细节等关键信息。


五、跨学科研究的合作规范

针对日渐增多的交叉学科投稿,期刊近期更新了「多方作者贡献声明」模板。生态建模类研究需明确算法开发与验证的人员分工;涉及土著知识的田野调查,必须附当地社区参与证明。2023年有篇关于考拉保育的合著论文,因在作者单位中标注原住民长老顾问而获得编辑推荐奖。

国际合作论文需特别注意数据主权的法律声明,特别是跨国追踪研究中的GPS数据共享协议。生物样本的输出/输入许可文件应转换为国际通用模板,并经由CITES秘书处认证。部分审稿人会要求提供样本采集地政府部门的审批函扫描件。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需求激增的当下,《WILDLIFE RESEARCH》正通过专题组稿加速知识转化。2024年该刊将推出「保护技术转移」特刊,重点征集传感器网络、人工智能物种识别等技术创新案例。科研人员若能结合期刊动态调整研究设计,将大幅提升论文的学术影响力与实践价值。

问题1:如何处理涉及敏感物种位置信息的投稿?
答:可采用模糊坐标法(如显示100km网格单元),或在补充材料中设置权限访问。必须声明数据脱敏处理符合IUCN红色名录的保密要求。

问题2:野外研究伦理审查有哪些特殊要求?
答:需提供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涉及濒危物种还需附CITES许可证。行为干扰实验应说明Minimium Necessary Disturbance原则的实施细节。

问题3:模型类论文如何满足可重复性要求?
答:建议在GitHub提交带版本控制的代码仓库,使用Docker封装依赖环境。生态模型须在至少两个不同尺度的研究区进行验证。

问题4:与传统知识相关的论文需要注意什么?
答:必须包含原住民社区知情同意书,采用互惠利益共享协议。传统生态知识描述应避免直接翻译秘传术语,建议与本土学者合作阐释。

问题5:期刊对阴性研究结果的态度如何?
答:接受具有警示价值的阴性结果,如保护措施无效性分析。但需提供统计功效分析证明样本量充足,并讨论方法论的潜在局限。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