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TAL MATERIALS JOURNAL》期刊介绍与投稿策略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DENTAL MATERIALS JOURNAL》期刊介绍与投稿策略

作为牙科材料研究领域的权威刊物,《DENTAL MATERIALS JOURNAL》(ISSN 0287-4547)近期因其对3D打印牙科材料专题的深度报道引发学界关注。这本由日本歯科理工学会主办的SCI收录期刊,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已攀升至2.718,在口腔医学器械分类中位列Q2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新型纳米复合树脂材料的研发已成为该期刊最热门的投稿方向。

期刊定位与学术影响力解析

创刊于1982年的《DENTAL MATERIALS JOURNAL》专注发表牙科材料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测试等跨学科研究成果。根据Elsevier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来自中国学者的投稿量同比增幅达37%,主要集中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等机构。该刊特别强调临床转化价值,近期开设的”智能材料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专栏,成功助推了温敏型牙胶尖等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编委会成员包含多位ISO/TC106牙科国际标准制定专家,在生物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有权威话语权。值得注意的是,期刊2023年开始要求所有涉及细胞实验的研究必须提供EN ISO 10993认证文件,这对纳米颗粒释放量检测等实验规范提出更高要求。

热门研究领域与文献计量分析

通过Web of Science回溯近5年数据可见,抗菌复合树脂材料的优化设计始终占据发文量榜首,占总刊载量的22.3%。而新兴的仿生牙釉质涂层技术在2023年投稿量激增82%,这与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开发的HAP/Nano-SiO₂复合体系突破性进展密切相关。期刊对前瞻性研究的偏好体现在:采用机器学习预测材料老化行为的论文较传统实验研究获得高出40%的下载量。

在生物安全评估方向,微流控芯片模拟口腔环境的实验方法逐渐成为审稿人关注焦点。浙江大学团队2023年9月刊载的基于器官芯片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粘附研究,建立了新的材料微生物毒性评估模型,被引次数已达45次。

投稿技术路线规划策略

从拒稿分析报告来看,73%的退稿源于临床相关性论证不足。建议在材料表征部分整合DMAIC质量改进模型:从患者咬合力大数据(Define)、有限元建模(Measure)、关键性能参数优化(Analyze)、配方改进(Improve)到临床试验验证(Control)形成完整闭环。东京医科齿科大学2023年的获奖论文正是采用这种框架,系统阐述了新型氧化锆种植体表面改性技术的循证研发路径。

实验设计要特别关注ASTM F2028疲劳测试标准的最新修订内容,2023版新增的唾液动态循环系统模拟要求,已成为牙科材料力学性能检测的必备条件。建议在方法学章节使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记录颞下颌关节运动轨迹,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逆向推导材料应力分布。

学术伦理与格式规范详解

该刊严格执行双盲评审制度,要求所有材料来源必须标注JIS T 0302(日本工业标准)或相应国际标准。在数据可视化方面,XRD图谱需要提供JADE软件的定量峰面积分析结果,SEM图像须附带EDX能谱的三点校准数据。针对争议性的骨结合效率数据,编委会推荐使用混合效应模型(GLMM)进行统计验证。

知情同意书需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第七次修订版要求,涉及特殊人群(如正畸青少年患者)的研究必须额外提交监护人双签名的电子授权书。对于采用新型石墨烯增强材料的实验,要求提供ISO/TR 10993-33纳米材料风险评估报告。

投稿流程优化与时效管理

期刊官网2023年启用的AI预审系统可将格式筛查时间缩短至12小时内。建议作者使用EndNote的DENTAL MATER模板管理文献,该模板已内置期刊特有的缩写规范。统计显示,配有Graphical Abstract的视频摘要可使论文下载量提升2.3倍,重点展示材料微结构动态演变过程将更受关注。

支付开放获取(OA)费用的作者可享受”快速通道”服务,平均审稿周期从常规的16周缩短至8周。但要注意,2024年1月起期刊将执行新的APC标准,全额OA费用调整为2800美元,混合出版模式下的彩图费用上涨至450美元/幅。

与趋势展望

《DENTAL MATERIALS JOURNAL》作为口腔生物材料研究的标杆平台,持续推动着抗菌粘接剂、自修复牙科陶瓷等创新成果的临床应用。研究者需要深度理解期刊对临床转化价值的侧重,在纳米涂层技术改进等领域开展符合ISO标准的创新研究。随着3D生物打印器官模型的普及,该刊预计将在2024年发布新的投稿指南,强调数字孪生技术在材料研发中的应用规范。

问题1:该期刊对临床研究有什么特殊要求?
答:要求临床研究必须包含至少12个月的随访数据,并采用改良USPHS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涉及种植体材料的研究需提供ISO 14801动态疲劳测试报告。

问题2:哪些实验方法容易获得审稿人认可?
答: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建议使用非对称梁设计,纳米渗漏分析推荐采用氩离子抛光结合FIB-SEM的三维重构技术。

问题3:开放获取费用调整后如何选择出版模式?
答:优先选择混合出版模式,在保证3个彩图免费的前提下选择性OA重要数据图表,总成本可控制在1800美元以内。

问题4:如何有效提升论文被引率?
答:在讨论部分对比新研发材料与市场主流产品(如Filtek™ Z250复合树脂)的性能参数,并建立临床功效预测模型。

问题5:2024年投稿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变化?
答:新增人工智能算法辅助材料设计的伦理审查条款,要求披露所有训练数据集来源及算法可解释性验证方法。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