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学子斩获全国医学创新大赛双金奖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学生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2025″一带一路”国际竞赛中表现优异,荣获口腔医学赛道和国际赛道两项金奖。获奖项目包括”具有活性氧清除能力的骨靶向铜纳米酶治疗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和”治疗牙周炎的聚胺捕获环糊精水凝胶”,展现了该校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创新实力。
来源:大众新闻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子创研电赛历史最佳成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在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中斩获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2项三等奖,首次夺得”研电之星”和”最具商业价值奖”。获奖项目涵盖北斗导航干扰源定位、电力设备检测光纤传感器等前沿技术领域。
来源:腾讯新闻
3. 全国大学生智能制造大赛在上海临港举行
2025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智能制造赛第一阶段决赛在上海建桥学院举办,来自全国310所高校的2278支代表队参赛。比赛聚焦”智能装备与产线开发”等方向,最终97所高校的175支队伍获奖,展现了我国青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能力。
来源:新民晚报
4. 中科院上海应物所研究生获太赫兹生物物理年会荣誉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武玉荣获2025年”全国太赫兹生物物理年会优秀研究生”称号。其研究成果包括利用太赫兹红外调控催化反应效率、揭示神经递质共振响应机制等,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物所官网
5. 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培训启动
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25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北京启动。活动邀请院士专家作专题报告,组织参访大科学装置,旨在将优质科教资源精准输送到基层课堂,提升科学教育水平。
来源:人民网
6. 中科院地球环境所揭示地震对河床沙的长期影响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参与的国际研究发现,2008年汶川地震对河床沙的影响比预期更持久。通过长期监测紫坪铺水库沉积物,团队揭示了地震引发的滑坡物质对河流系统的持续改造作用。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7. 中国生态环保成果亮相泰国科技展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在2025年泰国国家科学技术展上展示大气治理、长江保护等生态环保成果。北京十年大气采样膜对比等展品引发关注,中泰双方就”曼谷清洁空气”项目达成深度合作。
来源:新华社
8. 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存储实验室召开暑期年会
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办2025暑期学术交流年会,涵盖博士生进展报告、博士后学术分享、企业技术交流等内容。会议表彰了在科研、学术和公益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9. 陕西省生物农业所建立光驱动纤维素降解新体系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团队在国际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成功建立高效光驱动纤维素酶催化降解体系,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该研究揭示了光驱动裂解多糖单加氧酶与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机制。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10. 西安光机所超高分辨技术助力Nature突破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参与的研究团队首次合成百微米-毫米级结构有序的高纯度六方金刚石块体样品,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为超硬材料研究开辟新路径。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