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 & DEVELOPMENT》期刊投稿指南:从审稿周期到案例报告写作技巧

作为儿科神经科学领域的老牌期刊,《BRAIN & DEVELOPMENT》自1979年创刊以来,始终聚焦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与疾病研究前沿。这个由日本儿童神经病学协会主办的SCI期刊(最新影响因子2.2),正在成为亚洲学者展示发育神经学成果的重要平台。对于关注基因突变相关癫痫神经发育障碍早期诊断的研究者而言,该期刊的投稿接受率维持在35%左右,平均审稿周期4-6个月,为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了高效出版通道。


一、期刊核心领域与最新研究热点

2023年统计显示,期刊接收文章中约42%涉及新生儿脑损伤预后评估,31%聚焦神经肌肉疾病生物标记物。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起,该刊明显加强对神经影像技术临床应用研究的关注,特别是fNIRS在早产儿脑功能监测中的创新成果。

编辑团队在最新社论中强调,他们更倾向接收具有明确临床转化价值的机制研究。今年6月接收的”TRIM32基因新发突变与婴儿痉挛症的相关性研究”,通过家系全外显子测序结合斑马鱼模型验证,完整呈现了从临床发现到动物实验的转化路径。


二、投稿流程优化策略

该刊采用Elsevier Editorial System在线投稿系统,需特别注意其格式要求中的特殊规定:病例报告类文章须包含发育轨迹跟踪图表,所有影像学资料需提供DICOM原始数据。统计显示,未满足数据公开要求的稿件初审淘汰率达73%。

针对中国学者的常见问题,期刊副主编山田教授在2023年亚太儿童神经学论坛明确表示:1.接受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但需包含至少3年随访数据;2.动物实验必须说明伦理审查批号;3.建议投稿前完成预印本登记,这将加快评审进程。


三、案例报告写作的黄金标准

该刊案例报告栏目最新接收率已提升至28%,远高于同类期刊。成功案例的共同特征包括:①具有影像学动态对比(如MRI序列的纵向比较);②包含至少两种分子诊断技术验证;③提供发育评估量表基准数据。

以2023年9月刊登的”X连锁ATP6AP2基因突变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为例,作者通过每月一次的Bayley量表评估,结合同步EEG-fMRI监测,清晰展示了患儿神经发育与电生理改变的时空关联性。


四、开放获取与费用注意事项

自2024年起,期刊实行混合出版模式,常规版面费为2300美元,开放获取需额外支付1800美元。但发育障碍流行病学研究和新型治疗技术类论文可申请费用减免。投稿时可附上所在机构与基金会资助证明,编辑部将在初审阶段同步审核费用减免申请。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该刊对统计学方法审查极为严格。2023年被退稿件中,39%因未正确使用纵向数据分析方法所致。建议在材料与方法部分详细说明混合效应模型的具体应用场景。


五、同行评审的应对技巧

数据分析显示,该刊一审平均获得3.2条评审意见,最常见质疑点集中在样本量合理性(58%)和随访完整性(37%)。建议在投稿信中主动说明研究限制,并提供补充材料获取途径。

针对中国学者英文写作痛点,编辑部推荐使用学术润色服务。但须注意:1.润色证明需随稿件上传;2.病例描述中的文化特异性表述(如中医治疗)需进行概念对等翻译;3.参考文献建议包含至少30%近三年该刊发表论文。

问答环节

问题1:该期刊的审稿周期具体是怎样的?
答:常规论文从投稿到首次决定平均需要82天,修回稿处理时间约为35天。急诊通道(如新发遗传病报告)最快可在14天内完成评审。

问题2:期刊对哪些类型的研究设计最感兴趣?
答:前瞻性队列研究(特别是包含生物样本库数据)、多模态神经影像研究、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治疗预后分析是当前优先领域。

问题3:开放获取的费用是否可以协商?
答:来自中低收入国家的通讯作者可申请50%费用减免,需提供世界银行国家分类证明。COVID-19相关研究可享受全额资助。

问题4:案例报告的常见退稿原因有哪些?
答:2023年数据显示,主要退稿因素包括:缺乏分子机制验证(61%)、影像学资料不完整(49%)、发育评估工具使用不当(33%)。

问题5:对神经影像学数据有何特殊要求?
答:除常规DICOM格式外,需提供完整扫描参数表。功能影像研究建议补充BIDS格式数据,病例报告应包含3个以上解剖平面的代表性图像。

问题6:如何提高修回稿的接收概率?
答:建议制作详细的逐点回复表,对争议性问题提供补充实验数据。统计学质疑可咨询专业生物统计学家出具验证报告。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