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主办的英文核心期刊,《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CGS)自1991年创刊以来始终聚焦中国地理学前沿研究。2023年最新SCI影响因子提升至2.157,在地理学期刊分区中稳居Q2行列(中科院分区大类三区)。本文结合近期国内高校科研团队投稿实战案例,深度解析该期刊的收稿偏好与避坑策略。
期刊定位与学术价值分析
CGS以”中国地理问题的全球视野解读”为核心办刊理念,2023年热点专栏显示其重点方向包括:新型城镇化空间效应、碳足迹地理模拟、生态系统服务流量化等。值得关注的是,期刊自去年起引入地理空间机器学习专题,最新刊发论文中约40%采用了深度学习算法。投稿者需特别注意,所有稿件必须包含中国区域实证研究,理论探讨类文章接收率不足8%。
在数据要求方面,期刊编委会于今年3月更新了数据公开政策,要求空间分辨率高于30米的遥感数据必须标注获取途径。这提示研究者在实验设计阶段就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溯源机制,投稿模板中的”数据可用性声明”建议预留300词进行详细说明。
稿件准备的技术规范要点
期刊官网明确要求采用LaTeX模板写作,但实际统计显示使用Word投稿的成功率高出18%。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源于评审专家对图件质量的苛刻要求——使用GIS软件制作的矢量图须导出为600dpi的PDF格式,这对多数LaTeX用户构成技术挑战。编辑部主任在2023中国地理年会上透露,因图件清晰度被退稿的案例占总退稿量的32%。
值得警惕的是,参考文献存在”隐性雷区”。虽然期刊接受中英文混引,但近两年被撤稿的7篇文章中有5篇存在中文文献英译不规范问题。建议优先引用期刊近三年刊发的30篇高被引论文,特别是涉及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
同行评审全流程解密
根据2023年6月发布的最新数据,CGS的平均初审周期缩短至22天,但进入外审阶段的稿件处理时间延长至4.7个月。某985高校团队的研究显示,在修稿阶段主动提供补充实验数据的稿件,最终接收率比普通稿件高41%。这提示研究者要预留至少6个月的修改弹性期。
针对常见的拒稿原因,2023年编辑部公布了前三位:研究区域创新性不足(39%)、方法适用性论证薄弱(28%)、政策建议可操作性缺失(18%)。特别在跨境流域研究等敏感领域,建议在讨论部分增加不少于400词的国际同类区域对比分析。
投稿策略的维度优化
选题策划方面,应紧密追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最新资助方向。2023年前沿课题中的”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智能模拟”方向与期刊当前需求高度契合。有经验的投稿者会将基金编号标注在致谢部分,这可以使稿件通过初审的概率提升27%。
语言润色存在特定规律:引言部分使用”However”转折的频次与审稿评分呈正相关,而过度使用”We found”可能导致方法可信度扣分。建议参考期刊2021-2023年下载量Top10论文的句式结构,特别是讨论部分”im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标准表达范式。
数字化时代的投稿新趋势
期刊自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试运行AI评审系统,目前已实现研究方法重复性自动检测。某研究团队在投稿时主动提交了Google Earth Engine的代码链接,使稿件处理周期缩短了58天。这种开放科学的新范式正在改变传统投稿策略。
在学术伦理方面,CGS将中国知网的查重标准从20%降至15%,对英文稿件的语义查重引入Turnitin系统。近期出现的两起撤稿事件均涉及方法描述部分的”隐性重复”,这要求研究者在理论框架构建时必须进行更深度的学术创新。
投稿问答锦囊
问题1:CGS对实证区域选择有何隐性要求?
答:建议选择省域级研究单元,县域案例需具有国家战略意义。重点城市群研究需包含≥10年时间序列,跨境区域研究必须取得合作方官方数据授权。
问题2:英文写作有哪些常见扣分点?
答:方法部分需避免使用”traditional method”等模糊表述,讨论部分应设置独立段落论述政策启示。致谢部分基金项目标注不全将直接导致格式审查不通过。
问题3:如何处理审稿人的矛盾意见?
答:建立”意见响应矩阵表”,对实验补充类意见优先落实,理论争议类意见需引用2篇以上期刊近年论文进行协商式回复。切忌使用”the reviewer is wrong”等对抗性表述。
问题4:论文配图有哪些新规范?
答:地图必须包含标准审图号,三维可视化图件需提供视角参数,时序动态图建议提交GIF格式补充材料。土地利用类图例需遵循《资源环境科学色彩标准》。
问题5:如何提升政策建议部分的说服力?
答:采用”问题识别-机制解析-方案构建”三段式结构,建议内容需具体到行政层级和实施路径。引用国务院白皮书内容可增强建议权威性,但需注意时效性(限5年内文件)。
问题6:遇到方法创新性质疑如何应对?
答:补充方法对比实验,使用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等同类期刊的5篇以上方法学论文作为参照。对于改进型方法,需量化计算效率提升百分比并提供可复现代码。
作为中国地理学界的国际名片,《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正在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学术传播体系。投稿者唯有深入把握其”中国问题、全球方法、政策导向”的三重定位,方能在日趋激烈的学术竞争中占据先机。建议研究者建立专门的CGS投稿知识库,系统追踪期刊每年的专题征稿与评审政策变化。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