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期刊介绍与投稿策略建议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期刊介绍与投稿策略建议

作为中国数学会主办的英文核心期刊,《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自1980年创刊以来,始终聚焦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前沿研究。该期刊被SCI、Scopus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稳定在1.2左右,在全球数学领域期刊中位列Q2区。


一、学术定位与学科特色

该刊重点刊载代数学、几何拓扑、微分方程等基础数学领域的创新成果,尤其注重理论深度与物理应用的交叉研究。编委会由12位院士领衔,采用”理论突破+方法创新”的双重审稿标准,在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等方向形成鲜明特色。根据2024年Scopus统计,其在代数几何领域的论文引用率位列亚洲前三。


二、投稿流程的关键节点

作者需通过ScholarOne在线系统投稿,平均处理周期为4-6个月。编辑部实行”格式预审-领域编辑分配-双盲外审”的三级审核机制。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新增”快速通道”服务,针对院士推荐或NSFC重大项目成果,审稿周期可缩短至8周。投稿前须确认文章符合《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的Latex模板规范,文献引用需包含30%以上近五年文献。


三、选题方向的取舍之道

从近三年刊发数据看,动力系统方向的录用率最高达22%,而计算数学方向因投稿量过大,录用率仅有8%。创新性方法论研究、具有明确物理背景的数学建模类论文更受青睐。编委强调”问题导向优于技术堆砌”,2023年拒稿案例中,46%因缺乏明确的应用场景被退。


四、审稿意见应对策略

统计显示78%的修改意见集中在理论严谨性验证环节。建议作者针对审稿人提出的引理证明、数值实验设计等具体问题,提供完整的补充材料包。对于争议性意见,可附专家推荐信或预印本引用数据佐证。特别要注意,该刊要求修改稿必须在40天内返回,超时将自动转成新稿处理。


五、提升录用的关键要素

成功发表的论文普遍具有三个特征:包含至少一个原创数学工具的开发,建立新的解析框架而非简单改进,以及明确的学科交叉特征。据2024年编委访谈,在《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发文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通过数学模型揭示新的物理机制或提出普适性数学方法。

来看,《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为国内数学工作者提供了高水平国际展示平台。投稿者需精准把握期刊的学术定位,在理论创新与学科交叉的平衡中寻找突破口,同时注重审稿流程的细节管理。

问答部分

问题1:如何判断论文是否适合该期刊?
答:可通过三重验证:检查近三年同领域发文量是否≥5篇;确认方法论是否具有工具创新性;评估理论成果是否具备跨学科启发性。

问题2:审稿周期长的应对方案?
答:建议投稿时附上原创性声明和查重报告,在修改阶段主动提供补充实验数据,必要时可联系责任编委进行进度确认。

问题3:对青年学者有何特殊政策?
答:35岁以下第一作者可申请”新锐计划”,享受优先审稿和50%版面费减免,但需要两名正高级专家联名推荐。

问题4:数学建模类论文的录用要点?
答:必须包含理论收敛性证明,模型需解决经典难题或突破既有算法限制,同时提供开源代码或数值实验的可复现方案。

问题5:被拒稿后的后续处理建议?
答:仔细研究审稿意见中的学术性指正,6个月后修改重投需提供修改对照表,也可考虑转投Series A侧重应用的方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学术会议云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