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科院深海所揭秘深海化学合成生命生存机制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领衔的国际团队在太平洋西北部9533米海沟底部,发现依赖化学反应而非光合作用获取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种群,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依赖表层有机颗粒的传统认知。该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为极端环境生命研究提供新见解。
来源:中国新闻网
2.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超高时空分辨技术助力Nature突破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联合团队利用超高时空分辨技术,首次合成百微米-毫米级结构有序的高纯度六方金刚石块体样品,为超硬材料研究开辟新路径。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3. 浙江大学“信天翁”无人艇首穿台风眼区
浙江大学研发的4.3米无人艇“信天翁”成功穿越台风“蝴蝶”眼区,实时采集44节强风下的气象与海浪数据,填补台风核心区直接观测空白,为灾害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今日头条
4. 中山大学团队发现新型抗肿瘤海洋天然产物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从南海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出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新型聚酮化合物,体外实验显示对多种癌细胞系抑制作用明显,为抗癌药物研发提供新候选。
来源:南方日报
5. 中科院大气所“无缝隙预测计划”获联合国认可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参与的天气-气候无缝隙预测与服务计划(SEPRESS)入选联合国“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首批项目,将推动全球气候韧性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大气物理研究所官网
6. 上海交大联合发布全球首个通用科学智能体
上海交通大学与深势科技联合发布开源科研助手SciMaster,整合1.7亿科学文献与专用工具,具备“读-算-做-写”全流程能力,旨在重塑高校科研范式。
来源:量子位
7. 海南大学创生物医学工程竞赛历史最佳成绩
海南大学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中斩获4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获奖总数创校史纪录,展现医工交叉领域人才培养成效。
来源:腾讯新闻
8.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仿生材料突破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受蜻蜓翅膀启发,研制出低熵罚聚氨酯弹性体,断裂强度超80MPa且回弹效率达90%,解决传统材料“强则脆”矛盾。
来源:36氪
9. 重庆大学实践团AI赋能新疆数字素养教育
重庆大学“青绿润兴”实践团赴新疆木垒县,利用AI技术设计趣味科普活动,提升当地青少年数字素养,推动校地教育融合。
来源:重庆大学新闻网
10. 齐鲁工业大学承办全国化工设计竞赛华北决赛
齐鲁工业大学联合承办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华北赛区决赛,吸引77所高校497支队伍参赛,校代表队获特等奖1项,展现工程教育实力。
来源:闪电新闻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