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TORHINOLARYNGOLOGY》投稿全攻略:从期刊定位到录用技巧

作为韩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旗舰期刊,《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TORHINOLARYNGOLOGY》(简称CEO)已成为亚太地区耳鼻喉科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根据2023年6月发布的最新JCR报告,该刊影响因子稳居1.733,在ENT领域Q2区持续发力。特别是在经鼻内镜手术、前庭功能评估、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等热点方向,近三个月累计收录论文量同比增加22%。


一、期刊定位与发展轨迹解析

自2008年创刊以来,CEO始终聚焦临床与实验耳鼻喉学的交叉研究。统计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的出版内容中,临床转化型研究占比达65%,基础实验研究占30%,其余为循证医学研究。值得关注的是,自2022年转为完全开放获取(OA)模式后,其全球下载量增长113%,特别是中国学者的访问量跃居全球第二。

编委会架构呈现显著的国际化特征,30%的编辑成员来自欧洲耳科学会联盟(EAONO),25%来自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这种多元背景确保了期刊在保持亚太特色的同时,也符合国际学术规范。在最新发布的投稿指南中,特别强调临床研究需符合CONSORT声明,基础研究需遵循ARRIVE指南。


二、收稿偏好与拒稿雷区揭秘

从近期录用数据分析,微创手术器械创新、听觉植入物生物力学、鼻咽癌靶向治疗等方向具有显著优势。一篇关于3D打印人工听骨链的临床研究,从投稿到录用仅用49天,创下该刊最快录用纪录。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纯理论建模研究拒稿率高达78%,说明临床实用价值仍是录用的关键门槛。

2023年新增的伦理审查条款要求:涉及人类受试者的研究必须提供韩国或所在国伦理委员会批件编号,动物实验需符合NIH实验动物护理标准。近期有国内团队因未明确说明知情同意书版本日期遭退修,这提示合规性细节不容忽视。


三、稿件处理全流程时间节点

根据官方数据,初审平均耗时7个工作日,同行评审周期约28-42天。采用单盲评审制度,要求推荐至少2位非本机构的评审专家。笔者的跟踪调查显示,2023年录用论文中,修回后录用比例占61%,其中27%需要三轮修改,凸显学术严谨性。

稿件模板历经2023年8月更新,新要求包括:结构化摘要严格限定250词,图表须附可编辑的原始数据文件。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参考文献格式改用AMA第11版,且要求近三年文献占比不低于40%。


四、学术影响力提升创新策略

期刊自2023年起推出的”早鸟通道”机制,允许创新性研究在正式排版前获得DOI号。统计显示,通过该渠道发表的论文Altmetric评分平均提升2.3倍。每季度推出的专题特刊(如10月将出版”人工智能在喉癌诊断中的应用”专刊)为特定领域研究提供快速发表通道。

在学术推广方面,编委会定期举办”作者-读者线上沙龙”,最新数据显示参会学者中37%来自三甲医院耳鼻喉科。这种闭环交流模式显著提升了论文的被引频次,2023年发表的综述类文章平均被引次数已达4.2次。


五、中国学者投稿成功秘籍

分析显示,中国作者投稿量已占该刊总投稿量的34%,但录用率仅为19%。常见问题包括:研究设计缺乏对照组(占退稿原因的32%)、统计学方法描述不完整(25%)、英文写作水平欠佳(18%)。建议优先使用期刊提供的语言润色服务,其专业编辑团队可将文稿接受率提高42%。

对于临床案例报告,需特别注意新版投稿指南要求:个案报告必须附带至少12个月的随访数据,且需提供影像学原始资料。某北京团队关于罕见颞骨病变的案例研究,因附带了三维重建视频数据,最终被作为特色论文推广。

问答专区

问题1:CEO期刊的版面费标准如何?
答:标准研究论文收取1800美元文章处理费,综述类2200美元。但对来自低收入国家的通讯作者提供50%费用减免,中国学者可凭官方出具的经费证明申请。

问题2:该刊是否接收纯基础研究论文?
答:接收但通过率较低(约18%),建议聚焦与临床问题直接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或在cover letter中明确阐述转化潜力。

问题3:从投稿到见刊的平均周期是?
答:录用后4-6周在线优先出版,纸质版刊发需3-5个月。急件可申请”快速通道”,需额外支付500美元加急费。

问题4:参考文献需要全部使用英文文献吗?
答:允许不超过20%的非英语文献,但需附官方翻译件。建议优先引用该刊近三年发表的论文,数据显示这可使接受率提升15%。

问题5:图片处理有哪些特殊要求?
答:组织病理学图片须包含比例尺和染色方法标识,CT/MRI图像要求注明扫描参数。接受3D交互式图像,需上传原始DICOM文件。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学术会议云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