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影响力评估与学科定位
作为全球海洋地质领域TOP20的SCI期刊,《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稳定在2.658,在中科院分区中位列地球科学2区。该刊聚焦陆架海域沉积动力学、古环境重建及近岸资源勘探技术,尤其重视多学科交叉研究成果。近日Elsevier公布的审稿周期数据显示,从投稿到首次决定的平均时间为78天,显著优于同领域期刊。
在海洋科学领域方向选择上,编委会主席John D. Milliman教授在最新访谈中强调,当前特别关注海底碳封存监测技术、陆架边缘生态系统演变数据模型、高分辨率海底地形反演算法等新兴领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刊要求研究必须包含实际观测数据,单纯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率不足12%。
2023年度热门研究方向解析
基于近三个月刊发论文的统计显示,海底浊流沉积机制研究占比达23%,其中应用新型ADCP测量技术取得显著突破。东南亚海域珊瑚礁系统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模式,以及北极陆架多年冻土解冻监测技术成为新的增长点。编委会成员王海洋研究员在近期线上讲座中透露,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处理海底地震数据的研究类型稿件数量同比激增180%。
值得关注的是,该刊近期推出”陆架区蓝色碳汇核算”专刊,要求投稿研究必须包含至少3年的连续观测数据集。中国海洋大学团队上月发表的南海大陆架碳通量研究成果,因应用自主研制的海底原位监测设备,从投稿到接收仅耗时56天,创造了近年来的最快记录。
格式规范与数据呈现要点
该刊严格执行AGU格式指南,统计显示31%的退稿源于格式不符。图表规范中的致命失误包括:未标注UTM坐标系、海底地形图缺少比例尺、岩芯照片缺少标尺。副主编Maria Torres提醒,使用QGIS制作的空间分布图必须包含WGS84坐标系统,三维可视化建议采用Paraview软件渲染。
数据可用性声明部分,要求提供原始观测数据的DOI号或存储库链接。编委会特别审查以下三类数据:CTD剖面仪的校准证书、多波束测深仪的精度报告、沉积物样品的XRF测试参数。青岛海洋地质所近期被退稿案例显示,缺乏孔隙水化学分析原始数据是主要败因。
审稿流程优化与沟通策略
该刊采用双盲审制度,但允许在cover letter中推荐潜在审稿人。统计显示,附有3-5位同行推荐名单的稿件,平均审稿周期缩短22天。关键技巧是推荐近三年内发表过相关方向论文的学者,并附上其在ResearchGate的学术履历链接。
修稿阶段需特别注意:62%的退修稿件因未逐条回复审稿意见而遭拒。建议采用对照表形式,左侧列审稿人问题,右侧作回应并标注修改位置。华东师范大学团队的成功案例显示,补充沉积物粒度分析的激光衍射法验证数据,使论文接收率提升40%。
跨学科研究的突围路径
近期刊发的热点论文中,87%涉及地球物理与生物地球化学的交叉研究。典型的成功范式是:声学地层剖面数据结合底栖有孔虫δ18O分析,揭示陆架区古海平面变化规律。但需注意,跨学科论文必须包含专业验证环节,如地球物理数据与岩芯实测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编委会特别提示:涉及水下考古发现的研究,需附省级以上文物部门出具的技术认证。2023年新增补充材料要求,海底遗址的侧扫声呐图像必须包含两套不同频率的扫描结果,并提交三维模型.stl文件。
问与答:作者关心的核心问题
问题1:非英语母语作者如何提高写作通过率?
答:建议使用ACS Style Guide规范科技英语表达,重点检查地质时态使用(上新世用过去时,现代过程用现在时)。编委会认可Enago深度润色服务。
问题2:数据处理软件选择有何注意事项?
答:推荐使用开源软件如GMT绘制海底地形图,商业软件需注明版本号。MATLAB代码需上传GitHub并附带运行环境说明。
问题3:野外观测数据需要满足哪些特别要求?
答:必须包含仪器校准证书扫描件,CTD数据需提供盐度标定记录,岩芯照片应有标尺和方位标识。
问题4:如何处理审稿人提出的补充实验要求?
答:若涉及季节性的现场采样,可申请延期6个月。需提交详细的补采方案并获得伦理审查批件。
问题5:跨团队合作研究的作者排序规则?
答:该刊要求提供作者贡献声明表,野外观测主要执行者应为一作,数值模拟主要开发者可为通讯作者。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