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ONARY ARTERY DISEASE》期刊投稿完全指南:临床医生必看的8个发表秘籍

《CORONARY ARTERY DISEASE》期刊投稿完全指南:临床医生必看的8个发表秘籍

作为全球心脏介入治疗领域公认的权威期刊,《CORONARY ARTERY DISEASE》(ISSN 0954-6928)近年来持续收录具有突破性临床价值的原创研究。2023年数据显示其影响因子已攀升至3.521,在心血管病学JCR分区稳定位列Q2区。对于开展冠心病诊疗技术革新、介入器械研发等领域的临床医生而言,该刊已成为展示中国科研成果的优质窗口。


一、这本权威期刊的精准定位与价值主张

针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疗技术创新,该刊特别侧重PCI术后管理策略优化、新型生物可吸收支架临床应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机制研究等细分领域。2024年最新统计显示,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投稿接收率提升至18.7%,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得益于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的重点支持。

在投稿题材选择上,编委会明确表示优先考虑具有真实世界医疗数据支持的应用型研究。新冠大流行后,远程心电监测结合AI诊断系统在冠状动脉病变筛查中的应用研究,近期就有多篇相关论文获得快速通道审核。


二、2024年度特别关注的研究热点领域

结合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和TCT大会的研讨动向,期刊特别列出三大优先收录方向:血管内影像指导下的精准PCI治疗、生物可降解支架的10年随访数据、AI辅助的血流储备分数(FFR)计算模型验证。其中关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优化支架贴壁的临床研究,中国学者贡献了超过40%的全球高质量论文。

值得关注的是,该刊正在构建冠心病防治的”全链条”学术矩阵。从危险因素管理(如LP(a)靶向药物研发)、早期诊断技术突破(如冠状动脉CTA深度学习算法),到康复期智能监测设备的临床验证,形成完整的出版生态圈。


三、新手投稿者必须规避的5大典型错误

根据期刊技术编辑团队披露的内部数据,约35%的退稿源于方法学设计缺陷。最常见的问题包括:样本量计算缺乏统计学依据、终点指标选择未遵循最新共识(如仍使用TLF替代TVF)、缺少临床随访的完整性报告。某省级三甲医院团队曾因未说明缺失数据处理方法,导致涉及800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遭遇初审退稿。

伦理审查环节的疏漏已成近年重点整治领域。2023年有3篇录用论文因事后发现未取得患者影像资料使用授权而被撤稿。特别提醒介入治疗类研究必须包含手术录像匿名化处理的具体方案,以及器械使用合规声明的签署文件。


四、提升同行评审通过率的黄金法则

在稿件格式规范方面,该刊近期升级了图表制作标准。要求所有冠状动脉影像必须标注时钟定位法,血流动力学数据须提供原始波形和数值化处理的双重呈现。某上海专家团队通过3D重建技术展示支架膨胀不良的环周分布特征,其可视化成果直接促成论文进入优先评审通道。

讨论部分的撰写需体现深度临床思辨能力。建议采用”发现-解释-临床转化”三段式结构,重点阐明研究结果对现行指南的挑战或补充。某研究证实高敏肌钙蛋白动态监测在NSTE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时,通过对比中外人群检测阈值差异,最终获得2位评审专家的联名推荐。


五、中国学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政策红利

国家卫健委”千县工程”医疗质量提升专项,为县域医院开展冠心病防治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期刊专门设立”医疗资源可及性”专栏,接受区域性诊疗模式创新案例报告。值得注意的是,涉及中医药联合治疗的机制研究需额外提交化合物色谱分析报告和第三方药理验证数据。

在科研伦理合规性方面,中国作者需同步上传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的审批文件副本。近期某团队关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基因测序研究,因提前完成遗传办备案(批号:2023GH-01356),审稿周期缩短了23个工作日。

投稿高频问题权威解答
问题1:该刊的平均投稿流程周期是多长?
答:常规稿件初审14个工作日,外审阶段通常需要8-12周。但符合”临床急需”标准的创新技术研究(如新型导管塑形技术)可申请绿色通道,最快42天完成全流程。

问题2:统计学审稿最常见的拒稿原因?
答:未说明多重检验校正方法(尤其涉及亚组分析)、生存分析未处理竞争风险事件、连续变量错误使用t检验替代秩和检验位列前三。

问题3:如何规避影像学术剽窃风险?
答:所有血管造影图像必须包含医院PACS系统生成的时间戳,OCT影像需展示完整的回撤过程视频截图。建议使用Adobe Photoshop内容凭证功能对图像进行数字指纹标记。

问题4:病例报告类文章的特殊要求?
答:需附ERC(伦理审查委员会)的特殊病例发表许可,以及患者签署的媒体使用授权书。对罕见并发症(如支架断裂伴晚期贴壁不良)要求提供6个月以上的随访证据链。

问题5:中国作者特有的格式注意事项?
答:机构英文名称需与教育部备案名称一致,通讯作者必须提供ORCID编号。涉及药物剂量描述时,要求同时标注中文通用名和WHO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学术会议云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