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新能源与电气科技国际学术会议:开启清洁能源技术创新新纪元

第三届新能源与电气科技国际学术会议:开启清洁能源技术创新新纪元

在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的2023年三季度,新能源领域迎来关键发展窗口期。中国”双碳”战略纵深推进、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正式试运行等重大政策背景下,第三届新能源与电气科技国际学术会议(NEEST 2023)确定于12月8-10日在杭州召开。本届会议聚焦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突破、新型储能设备产业化应用等前沿议题,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学术支撑。

全球能源转型的学术支点

根据国际能源署9月最新报告,2023年上半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已达1.7万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在此背景下,NEEST 2023将搭建跨学科对话平台,重点探讨风光储一体化系统设计、氢能产业链协同发展、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研发等关键课题。会议特别设置”碳中和路径模拟”专题研讨,引入量子计算优化能源配置的创新方法论。

来自MIT能源倡议的詹姆斯·肯德尔教授将分享微电网群协同控制技术的最新突破,该项研究成功将分布式能源消纳率提升至97%。国内创新企业代表将展示钙钛矿光伏组件量产工艺改进方案,其光电转换效率实验室数据已达26.8%。

核心议题与技术创新展示

本届会议设置四大平行论坛,涵盖可再生能源、电气工程、智慧能源系统、交叉学科创新等领域。其中,储能技术专题引发广泛关注,中南大学团队将发布新一代固态电解质材料,该材料在-30℃环境下仍保持92%离子电导率,破解寒区储能设备效能瓶颈。

智能电网分论坛将深度解析数字孪生技术在电网运维中的应用。国网电科院最新研发的虚拟电厂调控系统,已实现跨省域30GW级灵活性资源聚合控制,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空间。会议期间还将同步举办专利技术路演,27项具有产业化潜力的科技成果将进行专场推介。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

会议创新性地设立”技术需求墙”系统,集合73家能源企业的156项技术攻关难题。产学研圆桌会议采用”揭榜挂帅”模式,已有15个校企联合攻关团队完成意向对接。宁德时代、金风科技等龙头企业将发布2024年度研发需求白皮书,明确重点攻关方向和技术指标。

特别设立的初创企业展区汇聚48家新能源领域新兴力量,涵盖人工智能预测性维护、海上风电数字孪生、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细分赛道。风险投资机构组成专业评审团,遴选出具有爆发潜力的技术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青年学者培养计划升级

本届会议加大青年科研人才培养力度,设置”明日之星”专题分论坛。来自清华大学的张晓林博士团队将展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风电功率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较传统方法提升42%。会议论文集中青年学者成果占比达58%,创历届新高。

人才培养工作坊引入”双导师制”,每位参会青年学者可自由选择1名学术导师和1名产业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现场解读2024年度新能源专项申报指南,助力青年科研人员把握政策机遇。

全球能源治理的中国方案

在国际合作分论坛中,”一带一路”新能源发展联盟将正式启动。该联盟首批成员包括中国电建、隆基绿能等32家中外机构,重点推进东南亚光伏电站标准化建设、中亚风电运维人才培养等项目。会议期间还将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国际技术标准提案》,推动中国技术方案走向全球。

值得关注的是,法国电力集团与南方电网将就跨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计划在数字电网、电力市场协同机制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中欧能源合作示范项目。

问答环节

问题1:本届会议在技术产业化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答:会议设立专利技术路演专场和”技术需求墙”系统,建立定向对接机制。27项重点科技成果将进行产业化评估,已有宁德时代等企业明确技术收购意向。

问题2:青年科研人员可以获得哪些专属支持?
答:除”明日之星”分论坛外,会议提供双导师指导、基金申请辅导、论文发表绿色通道等支持。优秀青年学者可获推荐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问题3:国际合作方面有哪些实质性突破?
答:”一带一路”新能源发展联盟的成立构建了长效机制,中法电网合作协议涉及200亿欧元投资。标准提案涵盖12项核心技术指标,已获得16个国家技术机构支持。

问题4:会议如何保证学术成果的前沿性?
答:论文收录采用双盲评审机制,拒稿率达63%。程序委员会由来自12个国家的87位专家组成,包括6位IEEE Fellow。设立原创研究奖,鼓励颠覆性技术创新。

问题5:企业参与者可获得哪些商业机会?
答:1500平方米展区覆盖全产业链,技术供需匹配系统已预对接238次。设有投融资闭门会议,30家投资机构准备了200亿元专项基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学术会议云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