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杂志是怎么样的杂志?

《中学历史教学》杂志是怎么样的杂志?

深耕基础教育六十五载的老牌期刊

在中学历史教师备课案头,总少不了一本蓝色封面的《中学历史教学》杂志。自1958年创刊以来,这份由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始终聚焦”中学历史教学”领域的专业研究,见证着我国历史教育改革的每个重要节点。最新数据显示,该刊已连续19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4年复合影响因子达到0.723,在历史教育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内容定位与核心价值解读

作为专门服务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学术平台,《中学历史教学》设置”教材解析”、”教法创新”、”考试评价”、”学术动态”四大板块。其中”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专栏紧跟新课改要求,2023年刊载的《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鸦片战争单元重构》等文章,为教师应对大概念教学提供可借鉴方案。

编委会成员包括华东师大李月琴教授、北师大郑林教授等学科领军人物,确保学术指导的专业性。杂志每期设置”课例评析”栏目,如2024年第2期刊登的《商鞅变法同课异构比较》,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呈现不同教学设计的思想碰撞,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深受一线教师好评。

特色专栏与前沿探索

面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难题,杂志2023年推出”史料研习工作坊”系列,系统探讨家国情怀培养路径。其中《抗战家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中的运用》一文,创新性地将革命文物引入课堂,在教师群体中引发热烈反响。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命题研究”板块持续发力。2024年重点推出的《历史开放性试题命制技术》专题,深度解析北京、湖南等地模考命题思路,助力教师突破学业质量评价难关。据统计,该专栏文章被引频次同比提升42%。

学术价值与教师专业发展

区别于纯理论刊物,《中学历史教学》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的办刊方针。既有《唯物史观下的文明史观教学》这类理论探讨,也包含《初中历史作业分层设计实例》等实操指南。这种双轨并行的内容结构,使杂志成为衔接高校研究与基础教育的独特纽带。

杂志特别重视青年教师培养,设有”成长叙事”专栏。2023年启动的”新教师百日成长计划”,通过《从模仿到创生:我的备课心路》等系列文章,真实记录新手教师的专业蜕变,相关话题在知乎教育板块讨论量突破10万+。

“双减”背景下的创新实践

在教育改革深化之年,《中学历史教学》2024年开辟”跨学科主题学习”专栏。3月刊发的《敦煌文书中的盛唐气象——历史与美术融合课例》,展示如何通过学科整合实现减负增效,这种创新尝试被多地纳入教师培训案例库。

针对县域中学教学资源不均现状,杂志开发”云教研”数字产品。通过”名师课堂切片分析”等新媒体形态,将优质教学资源直达基层。据读者调查显示,84.6%的乡镇教师认为此举有效缩小了城乡教研差距。

未来发展与国际视野拓展

在全球史观成为课标新要求的当下,杂志2024年特邀剑桥大学历史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开设”国际观察”栏目。《英国GCSE历史考试中的证据运用》等文章的引进,为中国教师理解国际历史教育趋势打开新窗口。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冲击,编委会已启动”数字史学与教学转型”专题研究。计划在2025年推出AI辅助教学设计指南,探索智能时代历史教育的新形态。这种前瞻性布局,彰显老牌期刊的革新勇气。

专业引领的教研风向标

走过六十五年风雨,《中学历史教学》始终是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灯塔。从新课标解读到考试命题研究,从传统课堂创新到数字教学探索,杂志在保持”中学历史教学”核心定位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边界。对广大历史教师而言,这既是专业成长的阶梯,更是教育理想的栖息地。

问题1:《中学历史教学》杂志适合哪些读者群体?
答:主要面向中学历史教师、教研员、师范院校师生,兼顾教材编写者和教育政策研究者。杂志内容设置兼顾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既适合学术研究参考,也可直接指导课堂教学。

问题2:杂志对新课标改革有哪些针对性内容?
答:设有”课标解读”、”素养落地”专栏,系统解析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如2023年连载的《历史解释素养分级培养策略》,提供从初高中衔接的具体实施方案。

问题3:普通教师投稿难度如何?
答:采用匿名审稿制度,注重教学实践创新。近年来加大基层教师用稿比例,2023年数据显示,一线教师稿件占比达63%,教学案例类文章采用率最高。

问题4:杂志有哪些数字资源获取渠道?
答:除纸质期刊外,可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网”获取电子版。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精选文章,并开设”微课直播间”等在线教研活动。

问题5:如何区分杂志的学术版和实践版?
答:目前采取”一体两翼”内容架构,每期前1/3为学术论文,后2/3侧重教学实践。自2024年起,每月增发电子刊《教学实践导刊》,专注课例开发与资源分享。

问题6:杂志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2023年与美国《历史教师》杂志建立合作,定期互译刊载优秀论文。2024年将举办首届”太平洋两岸历史教育论坛”,推动中外教学理念对话。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学术会议云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