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到底是怎样一本行业权威期刊?专业解析来了

《天然气工业》到底是怎样一本行业权威期刊?专业解析来了

在双碳目标推动能源革命的今天,当我们在CNKI搜索”天然气工业”时,总会看到一本标注”核心期刊”的学术月刊持续产出前沿研究。这本由中国石油集团经研院主管的期刊,不仅是国内天然气领域唯一的全产业链学术平台,更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思想库。最近三个月,随着川渝千亿方天然气基地投产、中亚管道输气量创新高等热点事件,该刊发布的储气库建设技术专题引发行业热议。

创刊四十年:见证中国天然气产业腾飞之路

1981年创刊的《天然气工业》,记录了我国从”贫气国”到全球第六大产气国的全过程。期刊早期聚焦四川盆地勘探开发技术,正是这些理论突破支撑了全国首个百亿方气田的建设。如今其内容涵盖地质勘探、开发工程、集输处理、经济管理四大板块,特别是每期推出的”焦点论坛”栏目,近期对氢能储运技术路线的探讨,为行业提供了关键决策参考。

在编委会构成上,期刊汇聚了贾承造院士领衔的52位顶尖专家,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智库特征,使其能够敏锐捕捉行业痛点。2023年最新公布的影响因子达到2.317,在能源科技类期刊中稳居前三,其刊发的页岩气开发压裂液返排处理技术论文,已被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收录为行业标准。

技术风向标:解码行业前沿的三大维度

作为国家科技部认定的”精品科技期刊”,该刊构建了独特的内容矩阵。在勘探开发领域,近期发表的超深井智能钻井技术研究,直接指导了塔里木盆地9000米级探井工程实践。装备制造方面,针对俄气东送提出的X80钢管低温韧性提升方案,已在西伯利亚管线应用验证。

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关注焦点,期刊开设的”智慧气田”专栏系统探讨了数字孪生、智能巡检等创新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其经济管理板块开创性地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天然气交易模式研究,这项成果已被写入国家管网公司2024年发展纲要。

产学研桥梁:打通技术创新一公里

不同于纯学术期刊,《天然气工业》建立了独特的成果转化机制。其年度发布的”十大科技创新进展”,已成为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指南。近期中国海油在深海一号气田应用的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正是基于该刊2018年发表的南海勘探开发技术路线图。

编辑部推出的”现场工程师”专栏,构建了高校理论创新与现场实践的对话平台。以2023年第6期为例,关于致密气藏水平井重复压裂的学术探讨,直接促成了长庆油田与西南石油大学的联合攻关项目,预计提升单井采收率15%。

全球能源观察窗:中国方案的国际化表达

随着我国在全球天然气市场影响力提升,期刊英文版的CiteScore指数已达4.6。其策划的”一带一路天然气合作”专题,系统输出中国在跨国管道建设、LNG贸易等领域的经验。卡塔尔能源部最近公布的《2040天然气战略》白皮书,就大量引用了该刊关于中国储气库建设的研究数据。

在能源转型议题上,期刊搭建了东西方对话的独特平台。2023年8月刊发的”欧洲能源危机启示录”特约评论,被英国《金融时报》整版转载。而关于碳中和路径下甲烷控排技术的系列研究,为COP28气候大会提供了重要谈判依据。

未来已来:构建清洁能源时代的价值坐标

当我们剖析《天然气工业》的成功密码,会发现其始终紧扣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从页岩气革命到煤改气工程,从储气库建设到氢能混输,期刊内容演进史就是一部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简史。在能源革命纵深推进的当下,这本行业圣经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持续贡献智慧。

【专业问答】

问题1:《天然气工业》期刊的创刊背景是什么?
答:创刊于1981年国家启动油气勘探开发会战时期,旨在建立我国天然气工业自主创新体系,初期重点突破四川盆地勘探技术瓶颈。

问题2:期刊如何体现产学研结合特色?
答:通过”现场工程师”专栏促成校企联合攻关,年度”十大科技创新”评选引导研发方向,编委会成员直接参与国家重大专项论证。

问题3:近期关注哪些前沿技术领域?
答:聚焦氢能储运设备研发、碳捕集与封存(CCUS)技术集成、智慧管网数字孪生系统构建等三大方向,2023年已刊发相关论文46篇。

问题4:在国际化传播方面有何突破?
答:英文版被EI、Scopus等20余个国际数据库收录,策划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专题被沿线国家智库引用超300次。

问题5:对行业从业者有哪些实用价值?
答:提供政策解读、技术方案、案例数据库三重支撑,特别是每期”市场分析”栏目已成为企业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学术会议云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