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24院校科研动态Top10

高校热点1个月前发布 acda
27 0 0

2025-6-24院校科研动态Top10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举办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结题交流​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八所高校的150余名本科生在京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结题答辩。该项目自2023年启动,累计资助270名本科生开展科研探索,旨在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基金委计划与政策局局长王岩强调,该项目是加速青年科研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鼓励学生以”十年磨一剑”精神攻克科学难题。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2. 中国科学院百项科技成果入桂转化签约21个项目​

中国科学院与广西联合举办”中科入桂,创启未来”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现场签约21个重点项目,覆盖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新材料等领域。活动实体展示65项前沿成果,线上发布240项,并组织广西企业与中科院研究所开展供需对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广西产业升级注入创新动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3. 同济大学新增海洋技术等专业并重构工科培养体系​

同济大学2025年本科招生计划扩至4580人,新增海洋科学技术、艺术设计学两大战略急需专业,前者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后者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学校推出工科试验班(卓越计划班),聚焦工程智能领域,打破学科壁垒,设四大交叉领域供学生灵活选择专业。
来源:新华网


​4. 浙江大学研发机器人分层规划系统登《Science Robotics》​

浙江大学控制学院高飞团队开发针对非完整运动机器人的分层规划系统,通过神经网络前端生成路径与微分平坦转换后端优化轨迹,实现复杂环境下的稳定导航。该系统在迷宫测试中表现优异,解决了传统算法响应滞后问题,为自主移动机器人提供新技术路径。
来源:自动化网


​5.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成功回归极危物种大花石蝴蝶​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红河州林草局,在云南蒙自天坑群完成极危物种大花石蝴蝶野外回归。该物种曾消失125年,2021年被重新发现后,团队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繁育数百株幼苗,最终将其精准种植于原生崖壁环境,标志着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方案”的重大进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6. 复旦大学提出”干细胞式人才”培养理念推动新工科教育​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提出”干细胞式人才”概念,强调学生需具备基础能力与灵活生长潜力。该校新工科课程采用”2+X+Y”模式:通识与专业基础课占50%,跨学科微专业及双学位项目占30%,剩余20%为产教融合实践,通过学科交叉与产业衔接培养创新力。
来源:腾讯新闻


​7. 中南大学重构新工科课程体系压缩专业核心课​

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推行”知识拼图式”课程设计,将传统专业必修课压缩至6-9门,其余课程由学生跨学科自由组合(如AI、经济学、法律)。该模式打破闭环教学,赋予学生选课自主权,适应技术复合化趋势,提升学习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来源:腾讯新闻


​8. 上海交通大学开发可穿戴脑机接口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团队研发厚度仅0.3毫米的柔性纳米线阵列脑电传感器,可贴附头皮实时采集高信噪比神经信号。该系统为癫痫预警、睡眠监测等医疗场景提供新工具,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实用化突破。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量子纠缠态长距离传输​

中科大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合肥量子通信实验网中,成功实现相距50公里的三光子纠缠态保真传输,保真度达92%,为构建城域量子网络奠定技术基础。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


​10. 中科院青海盐湖所开发宽温域锂电池技术​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提出仿生学”烷基链摇曳”设计,利用纳米氢氧化镁优化正极界面膜,使锂离子电池在-15℃至60℃极端环境下保持高循环稳定性,为盐湖镁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新方案。
来源:人民日报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学术会议云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