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2025年黑河流域生态监测技术联合测试及应用示范(EcoTest)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6月14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在京组织召开“2025年黑河流域生态监测技术联合测试及应用示范”(以下简称“EcoTest”)技术方案论证会。会议邀请了武汉大学龚健雅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王桥院士、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原司长柏仇勇等7位专家对在黑河流域上中下游开展生态监测技术联合测试技术方案进行论证。专项管理主责单位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四级调研员许鹏达、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永涛及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刘荣霞、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林小鹃以及参与本次联合测试的19个项目承担单位代表等约80人参加了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2025年黑河流域生态监测技术联合测试及应用示范(EcoTest)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会议现场

会上,张永涛强调,党的二十大对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系统部署,对新时代生态科技事业发展方向提出了总要求,核心之一是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形成“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此次联合测试既是落实生态环境监测装备自主创新研发国家部署的重要实践,也是提高重点专项管理效能的新举措,并通过强化技术验证,推动一批生态监测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


EcoTest工作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绍民汇报了总体设计,随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温学发、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肖青、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车涛、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义博分别汇报了研发设备/技术联合测试、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冰冻圈生态水文监测以及应用示范的技术方案,旨在破解我国生态监测领域“设备/技术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缺乏真实场景下集成测试/验证/示范”的突出短板,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技术体系,打通科研与业务衔接的“最后一公里”。


会议论证环节围绕EcoTest总体设计与核心任务进行交流与咨询。与会专家对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一项“跨领域、多目标、多场景、体系化的重大科研工作”和“专项管理的重大创新”,建议进一步聚焦联合测试和天空地一体化,加强标志性成果的总结,并将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打造成生态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试验场,更好服务和支撑国家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工作。


此次论证会的召开标志着这项汇聚了19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费合计3.74亿)、50余家科研单位的生态监测技术大型综合试验研究,正式由统筹谋划阶段转入全面组织实施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2025年黑河流域生态监测技术联合测试及应用示范(EcoTest)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会议合影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学术会议云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