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科院自动化所揭示多模态大模型类人概念表征机制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通过行为实验与神经影像分析,首次证实多模态大语言模型(MLLMs)能自发形成与人类高度相似的物体概念表征系统,为通用人工智能的认知机制研究提供新路径。
来源:中科院之声
2. 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全球首款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服
北京服装学院未来设计实验室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研发定制赛服,攻克动态结构匹配与温度自适应面料难题,采用单侧多点开合设计及防静电超薄材料,助其以2小时40分完成半程马拉松并刷新世界纪录。
来源:中新网北京分社
3.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发起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与5个国际组织签署协议,正式启动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IMCP),拟构建全球空间天气监测链,破解太阳活动与地球灾害关联机制,已获36个国际机构支持。
来源:IT之家
4. 东南大学研发手机集成式高灵敏气体检测系统
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成功研制超小型化微波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感系统,尺寸仅1.8cm×1.2cm,可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实时检测丙酮蒸气等气体,信噪比达69dB,为智能家居污染监控提供新技术。
来源:搜狐科技
5.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实现P波段大功率速调管国产化突破
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射频团队研制出紧凑型P波段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通过高功率测试验收。该设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大科学装置及医疗领域具重大应用潜力。
来源:央视新闻
6. 清华发布全球首个掌握复杂烹饪的具身智能模型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的OneTwoVLA机器人模型可完成火锅配菜、颠勺炒菜等20余项烹饪动作,操作成功率达91%,突破传统工业机器人单一任务限制,为具身智能在生活服务场景落地提供技术范式。
来源:机器之心
7. 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实现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突破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成功开展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标志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为高位截瘫患者神经功能重建提供新方案。
来源:腾讯新闻
8.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建成全球最大种子性状数据库
整合11万条数据构建覆盖3897种中国植物的开放数据库,包含形态、传播等118项性状指标,推动全球植物繁殖策略与生态适应性研究。
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
9.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揭示原行星盘星子形成新机制
通过流体动力学模拟发现原行星盘中四种流体不稳定性共存驱动星子形成的物理过程,为行星起源理论提供关键证据。
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
10. 北大与亚马逊合作开发全球首个图数据库基础模型
北京大学团队提出以图数据库为核心的RDB基础模型,解决传统RAG系统“数据孤岛”问题,在企业知识图谱查询中响应速度提升70%。
来源:量子位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