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土壤所等在土壤微生物源碳时空分布预测方面获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文章导读
全球变暖正悄然吞噬土壤中的碳库?南京土壤所张佳宝院士团队联合多国科学家,在《国家科学评论》发表突破性研究:利用机器学习和全球数据,首次预测微生物源碳储量的时空变化。惊人发现——温度每升高1℃,全球微生物源碳储量减少6.7Pg(相当于全球总量的1.4%),且这一关键碳库(占土壤有机碳一半)正持续萎缩。研究预测,到2100年储量可能暴跌6至37Pg,具体取决于未来气候路径。这一成果直接颠覆了对持久性碳库的认知,为评估陆地-大气碳平衡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关键依据。立即阅读,揭秘地球碳库的未来命运!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南京土壤所等在土壤微生物源碳时空分布预测方面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佳宝与研究员梁玉婷,联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德国卡塞尔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等的科研人员,在土壤微生物源碳时空分布预测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Global decline in microbial-derived carbon stocks with climate warming and its future projections为题,在线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减缓气候变化和提高土壤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源碳约占总土壤有机碳库的一半,是持久性土壤有机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对气候变化有反馈。然而,关于全球尺度上微生物源碳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的认知有限,阻碍了评估全球变暖对持久性土壤有机碳固存的长期影响。

该团队利用全球数据库和机器学习方法预测了1981年至2018年全球93.4%陆地面积的土壤微生物源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全球温度每升高1℃,可预测区域内的土壤微生物源碳储量将减少6.7Pg,相当于全球微生物源碳总储量的1.4%或大气碳库的0.9%。进一步,科研人员预测了未来全球微生物源碳储量。研究预计,到2100年,全球微生物源碳储量将减少6Pg至37Pg,具体取决于所选择的社会经济路径。鉴于微生物源碳独特的生物化学功能,这一研究对建模工作以及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陆地-大气碳平衡具有直接影响。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相关文章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