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的学术竞争愈发激烈,选择一本合适的SCI期刊投稿成为研究者们的首要难题。作为日本电气工程师学会(IEEJ)旗下旗舰期刊,《IEEJ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近年来影响力持续攀升,最新影响因子已达3.2,在JCR分区中稳居Q2行列。这本创刊于2006年的国际期刊,以其对亚洲电气工程学术特色的包容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学者的目光。
期刊定位与收录范围解析
该刊明确聚焦”电气工程系统及其应用”核心领域,覆盖范围极具特色。从2025年最新刊载论文来看,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应用、新能源并网技术三大方向占比超过60%。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期刊对”日本特色研究方向”如超导电力设备、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等保持较高接受度,这与欧美期刊形成明显差异。编委会由来自11个国家的37位专家组成,其中日本本土学者约占半数,这种构成保证了期刊既保持地域特色又具备国际视野。
在收录门类上,期刊被SCI-E、Scopus、EI Compendex等15个重要数据库收录。2025年新增的”智能电网中的边缘计算”特刊,反映出编委会对前沿交叉学科的敏锐把握。审稿周期稳定在8-12周,相比同领域其他SCI期刊,其审稿效率优势明显,这对于需要快速发表成果的年轻学者颇具吸引力。
投稿策略与格式要求
成功投稿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期刊的隐性偏好。根据2025年最新统计数据,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论文录用率高达78%,纯仿真类文章则面临更激烈竞争。在引言部分,建议突出研究问题与日本工业实践的关联性,如可联系丰田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控制需求,或东芝电力电子的技术路线图。方法学部分需包含详细的误差分析和对比实验,这是该刊审稿人特别关注的要点。
格式规范方面有诸多细节需注意:①参考文献中日本学者论文占比建议控制在30%左右;②图表标题必须采用英文+日文双语标注;③实验数据需标注JIS标准或IEC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期刊接受LaTeX模板投稿,但要求使用特殊的IEEEtran-Japan文档类,这个细节常被初次投稿者忽略导致格式审查不通过。近期新增的”研究亮点视频”提交选项,为论文传播提供了新途径。
同行评审特点与录用率提升
该刊实行”双盲+技术委员会复核”的独特评审机制。2025年数据显示,约65%的退稿发生在技术委员会复核阶段,这反映出对工程实用价值的严苛要求。典型退稿原因包括:实验样本量不足(日本工业界通常要求5组以上对比数据)、未引用近三年日本本土研究成果、技术路线缺乏创新性等。建议投稿前至少引用2篇该刊近三年相关论文,这能使论文更快进入编委视线。
提升录用率有几个实用技巧:①在cover letter中强调研究成果在日本市场的应用潜力;②主动推荐3-5位日本高校的审稿专家;③对于电机驱动类论文,补充效率map图和数据。据非官方统计,来自中国研究机构的论文,在合作者中包含日本学者的情况下,录用率可提升40%。2025年新设的”早期职业研究者快速通道”,为35岁以下学者提供了额外机会。
问题1:该刊对理论创新和工程应用哪个更看重?
答:从2025年录用论文分析,期刊更偏向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创新研究。纯理论论文需包含详细的可行性分析,而应用类论文则需证明技术优于现有JIS标准。理想状态是”理论突破+原型验证+效益量化”三位一体的研究。
问题2:中国学者投稿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文化差异?
答:需注意三点:①避免过度宣传性语言,日本学术界更认可严谨的数据论证;②实验部分要说明设备型号(推荐使用横河、日立等日本品牌仪器);③讨论部分应适当分析技术在日本市场的适用性,这是获得技术委员会认可的关键。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