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无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度持续攀升,作为该领域的核心期刊之一,《INORGANICA CHIMICA ACTA》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本创刊于1967年的老牌期刊,由Elsevier出版,专注于发表高质量的无机化学研究成果,涵盖配位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等多个方向。随着中国科研实力的提升,来自国内的投稿量已占该期刊总投稿量的35%以上。
期刊特色与收录范围
《INORANICA CHIMICA ACTA》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对”金属中心化学”研究的偏爱。期刊特别欢迎涉及过渡金属配合物、稀土元素化合物、主族金属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研究。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该期刊对新型催化材料、能源存储材料和光电功能材料的关注度明显提升,这类主题的录用率比其他方向高出约15%。
值得注意的是,期刊对理论计算类文章的录用标准相对严格,要求必须包含充分的实验验证。主编团队在2025年特别强调,纯计算研究若无创新性实验数据支撑,很难通过初审。期刊近期增设了”无机纳米材料”专栏,反映出编委会对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视。
投稿流程与审稿周期
该期刊采用Elsevier的Editorial Manager系统处理投稿,2025年的平均审稿周期为6-8周。从投稿经验来看,如果稿件在4周内收到初审意见,通常意味着有较大修改后录用的可能。期刊实行”双盲”审稿制度,要求作者在提交时完全隐去个人信息,包括致谢部分对基金项目的描述。
特别提醒中国作者注意,2025年该期刊新增了”数据真实性声明”环节,要求提供原始光谱、晶体学数据等支撑材料。据统计,约23%的退稿源于数据完整性问题。投稿信(Cover Letter)的撰写也至关重要,需要明确阐述研究的创新点和与期刊收录范围的契合度,避免使用模板化的套话。
写作规范与常见退稿原因
《INORANICA CHIMICA ACTA》对文章结构有严格要求。引言部分需简明扼要地说明研究背景和待解决问题,避免冗长的文献综述。实验部分必须包含足够的细节以便重复实验,2025年有17%的退稿源于实验描述不充分。结果与讨论部分建议采用”数据-解释-意义”的三段式结构,图表质量直接影响编辑的第一印象。
语言问题是中国作者面临的主要挑战。虽然期刊不强制要求使用专业润色服务,但2025年的统计显示,经过母语润色的稿件录用率高出37%。常见的退稿原因还包括:创新性不足(占退稿量的41%)、研究内容与期刊范围不符(29%)、数据解释存在逻辑漏洞(19%)等。建议投稿前至少邀请三位同行预审稿件。
问题1:如何判断研究课题是否适合投稿《INORANICA CHIMICA ACTA》?
答:可从三个维度判断:1)研究必须围绕金属中心展开;2)应具有明确的结构化学或反应机理创新;3)实验数据需完整可靠。建议参考期刊最近6期发表的同类研究。
问题2:该期刊对晶体学数据有何特殊要求?
答:2025年起要求提交cif文件的同时,必须包含结构因子文件(.hkl)。无序原子的处理需详细说明,Rint值建议控制在0.05以下。所有键长键角数据需在正文或SI中完整呈现。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