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AGING SYSTEMS AND TECHNOLOGY》期刊介绍与投稿策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 computing
在医学影像、计算机视觉和遥感技术快速发展的2025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AGING SYSTEMS AND TECHNOLOGY》(IJIST)作为Wiley出版社旗下的老牌SCI期刊,持续引领着成像系统与技术领域的学术前沿。该期刊最新影响因子已攀升至3.8,年发文量稳定在120篇左右,平均审稿周期缩短至8周,成为全球影像科技研究者优先考虑的发表平台。
期刊定位与核心优势
创刊于1989年的IJIST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技术特色,其收稿范围涵盖医学成像设备、工业检测系统、遥感图像处理三大支柱领域。2025年期刊新增”AI驱动的智能成像”专栏,响应了深度学习技术在CT重建、MRI超分辨等方向的应用热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期刊对成像系统的硬件创新给予特别关注,近期刊载的量子点探测器、太赫兹成像阵列等研究均引发行业广泛讨论。
相较于《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偏重算法理论,IJIST更强调技术落地性。2025年统计显示,该刊论文的技术转化率达27%,其中3篇关于便携式超声设备的论文已实现产业化应用。这种”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使其在工程应用类期刊中形成独特竞争力。
投稿策略与格式要求
根据2025年最新投稿指南,IJIST对实验类论文要求必须包含可重复的硬件参数或开源代码,理论类研究则需提供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实验。编辑部特别提醒,涉及医学影像的投稿需附伦理审查证明,工业应用类研究则需包含实际场景测试数据。近期拒稿统计显示,32%的稿件因缺乏系统级验证被退回,这值得潜在投稿人特别注意。
在格式规范方面,期刊采用双栏排版,建议初稿控制在12页以内(含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需严格遵循APA第七版标准,对图表分辨率要求不低于600dpi。2025年新增的”技术亮点”栏目允许作者用3分钟视频替代传统摘要,这种多媒体呈现方式已使录用率提升15%。
审稿流程与热点方向
IJIST采用”双盲审+技术编辑复核”的审稿机制。2025年数据显示,初审通过率约为65%,大部分退修意见集中在实验对比不足(41%)和创新性论证不充分(29%)两个方面。编辑部建议投稿前参考最近三期发表的论文结构,特别是2025年第二期关于光声成像的专题文章,这些范文能有效提升稿件匹配度。
当前最受青睐的研究方向包括:基于Transformer的跨模态图像重建、面向手术导航的实时三维渲染、用于深空探测的超分辨率光谱成像等。期刊主编在2025年编委会上特别指出,融合边缘计算的轻量化成像系统、生物启发式光学传感器等交叉领域将成为未来两年的重点选题。
问题1:IJIST期刊对跨学科研究的接受度如何?
答:该刊积极鼓励学科交叉,2025年刊发的论文中38%涉及两个以上学科领域,但要求必须明确成像技术的主导地位,且需包含可量化的技术性能指标。
问题2:非英语母语作者投稿需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答:期刊提供付费语言润色服务,但更建议使用Elsevier Language Services等专业机构预审。技术术语的准确性比文法更重要,图表说明文字错误是常见的退稿原因之一。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