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均相电化学传感研究取得进展
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过,一种能精准识别DNA修复关键酶的传感器,竟能将检测成本大幅降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最新研发的均相电化学传感技术,成功实现对FEN1蛋白的超灵敏检测,灵敏度高达0.0114mU,兼具优异选择性与实用性。该方法不仅可快速分析抑制剂、细胞及临床样本,还为疾病标志物检测和药物筛选提供了便携、可靠的全新工具。这项突破如何改变传统检测格局?背后的创新逻辑令人瞩目。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组成元件,执行大量细胞生理功能。瓣状核酸内切酶-1(FEN1)是一种结构特异性酶,能够识别三碱基重叠结构并对其进行切割,释放出5′-flap片段。FEN1在DNA链复制、端粒维持以及DNA修复等DNA结构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FEN1可以作为潜在的疾病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药物靶点。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前期研制了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传感器,利用CRISPR/Cas信号放大技术进行FEN1的高灵敏检测。为进一步降低检测成本,提升传感器便捷性,团队近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均相电化学方法,制备出电极片(SPE),确保了反应的稳定进行和信号的可靠读出。通过检测SPE反应池中的电化学信号,可实现对FEN1的超灵敏分析,检测限低至0.0114mU。该蛋白质检测方法同时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成功地应用于抑制剂、细胞样品和临床样品的分析,有望为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筛选应用提供便捷快速的传感平台。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基于均相电化学策略的FEN1检测示意图

基于SWV峰电流响应的FEN1定量检测及选择性、抑制剂评价

临床样本及细胞样本FEN1检测结果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