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均相电化学传感研究取得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出版检索稳定,快至7天录用
2026年第五届算法、计算和机器学习国际会议(CACML 2026)
2026年第八届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CSECS 2026)
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过,一种能精准识别DNA修复关键酶的传感器,竟能将检测成本大幅降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最新研发的均相电化学传感技术,成功实现对FEN1蛋白的超灵敏检测,灵敏度高达0.0114mU,兼具优异选择性与实用性。该方法不仅可快速分析抑制剂、细胞及临床样本,还为疾病标志物检测和药物筛选提供了便携、可靠的全新工具。这项突破如何改变传统检测格局?背后的创新逻辑令人瞩目。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组成元件,执行大量细胞生理功能。瓣状核酸内切酶-1(FEN1)是一种结构特异性酶,能够识别三碱基重叠结构并对其进行切割,释放出5′-flap片段。FEN1在DNA链复制、端粒维持以及DNA修复等DNA结构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FEN1可以作为潜在的疾病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药物靶点。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前期研制了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传感器,利用CRISPR/Cas信号放大技术进行FEN1的高灵敏检测。为进一步降低检测成本,提升传感器便捷性,团队近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均相电化学方法,制备出电极片(SPE),确保了反应的稳定进行和信号的可靠读出。通过检测SPE反应池中的电化学信号,可实现对FEN1的超灵敏分析,检测限低至0.0114mU。该蛋白质检测方法同时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成功地应用于抑制剂、细胞样品和临床样品的分析,有望为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筛选应用提供便捷快速的传感平台。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蛋白质均相电化学传感研究取得进展

基于均相电化学策略的FEN1检测示意图

蛋白质均相电化学传感研究取得进展

基于SWV峰电流响应的FEN1定量检测及选择性、抑制剂评价

蛋白质均相电化学传感研究取得进展

临床样本及细胞样本FEN1检测结果

© 版权声明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多学科征稿、征稿主题广 | 免费主题匹配
2026年第五届算法、计算和机器学习国际会议(CACML 2026)
2026年第八届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CSECS 2026)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三届机器学习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CONF-MLA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立即查看超全会议列表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