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龙宇 李黎)10月17日至18日,“长江教育创新带第三届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合作体创新电机论坛”在湖北武汉召开。活动由长江教育创新带电机领域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合作体成员单位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我校联合主办,成员单位海军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共同合办,我校电气学院创新电机技术研究中心、IEEE IAS武汉分会和IEEE IAS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分会承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磁场调制电机专委会与直线电机专委会协办。

论坛以“电能高密度能量转换”为主题,设置“研究生活动日”和“专家讲座日”两大环节。来自合作体七家成员及其他20余家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的领导、专家及研究生共计约15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10月18日的论坛开幕式由我校电气学院创新电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曲荣海教授主持。我校发规处副处长李涛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论坛有助于深化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探讨,希望参会嘉宾围绕校企合作新模式展开充分交流,探索协同发展的科研路径,为长江教育创新带建设注入新动能。
论坛共设多个专题报告环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船舶综合电力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许晓晖研究员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院长张卓然教授,分别围绕电机高密度与低振动统一路径和多电飞机混合励磁无刷启动发电机技术作了深入分享。
论坛第二阶段电气化人才培养专题环节,由湖南大学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守道教授主持。我校李大伟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葛兴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华浩副教授分别就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方案与实践做了系统汇报。
10月18日下午的会议由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沈建新主持。湖南大学马伯副教授、海军工程大学吕亚军讲师、我校周游助理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麻宸伟助理教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首席专家戴勇研究员、海军工程大学电磁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讲师姜豪等青年学者与专家,先后围绕高性能电机拓扑优化、多相永磁电机高频电磁振动分析与震动抑制、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电机性能提升、牵引电机系统健康状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基于性能-成本-可制造性的多目标优化和无轴承永磁电机解析计算和优化设计等内容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本次论坛共呈现11个高水平主题报告,内容涵盖电机设计与多目标优化、先进电机技术与系统控制、振动抑制与状态监测、新型材料与制造工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等多个前沿方向。报告内容从电机本体结构设计、先进制造工艺、系统优化方法,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行业应用实践,系统串联了电机领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制造工艺与应用场景,促进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互动,为与会师生拓展科研视野、把握行业趋势提供了宝贵平台,并为高校科研及未来职业规划带来深层次的启发与思考。
在10月17日的“研究生活动日”上,来自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海军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我校的8名研究生围绕电机先进控制调制技术、电机综合优化设计与磁轴承系统技术等方向展开学术交流。该活动由IEEE IAS武汉分会和IEEE IAS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分会组织。
本次论坛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聚焦电能高密度能量转换核心议题,以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为切入点,强化学科交叉与产学研协同,为电机领域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和高端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能。
,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