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软件学院与百度公司联合打造的“飞桨班”作为全国首个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试验班,以其创新性的“课内-课外-实习-竞赛”四维联动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这一成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获得《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环球时报》《湖北日报》等媒体集中报道。
“飞桨班”以百度“飞桨”AI平台为支撑,构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水平AI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课堂无限扩展、课后火力全开、实习直击产业、成果全面开花”的闭环教育生态。
课内破圈:课堂即实验场,学习即“产品打磨”

华科大人工智能领域知名教授教学。
“飞桨班”的课堂率先“破圈”,拓展了软件工程专业、人工智能课堂教学的边界。通过将百度AI Studio这一开源社区直接引入教学,学生得以一键直达其汇聚的海量开源代码、企业真实项目与前沿工程实践,将全球优质资源化为己用。在这里,课堂就是开放的“实验场”,课程内容就是待完成的“项目任务”。这背后,是一个如DNA双螺旋般精密协同的培养结构:一条链由高校教师与课本知识构成,确保理论体系的坚实与深度;另一条链则由头部AI企业专家与来自企业、开源社区的真实资源构成,提供前沿的实践视野与创新动能。二者通过“项目任务”这一关键碱基对紧密配对、螺旋上升。学生从课程学习的第一天起,就直接进入产品打磨的流程,实现了AI技能从知识积累到实践应用的“极速进阶”,为成才之路奠定了最坚实的根基。
课外练级:三级训练营轮番上阵,双导师制精准护航

企业实战课题研讨
通过训练营、达人营、精英营三级进阶式实践体系,配合产业导师与学术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全程护航,学生们在代码编写、模型优化到项目落地的全流程中,经历一次次高强度的实战PK。这种近乎真实产业环境的锤炼,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的成长曲线呈现“指数级”拉升。
实习通关:直击研发一线,打通落地“最后一公里”

企业实习结营答辩会
“飞桨班”学生前往百度总部,与一线工程师并肩作战。从高质量数据集自动构建到多模态文档解析工具开发,从智能体平台的搭建到飞桨生态下AI4Science研究,让学生们在产业最前沿摸爬滚打,真正练就将项目从论文、代码转化为实际价值的“硬核本领”。在结营仪式上,项目导师评价道:“同学们交付的成果质量之高、与业务场景结合之紧密,远超预期。他们已经具备了与初级AI工程师无缝对接的能力,这充分证明了‘在实战中学习’的巨大威力。”
成果卓越:竞赛科研双线并进,发展路径豁然开朗

团队在“挑战杯”等全国顶级科创竞赛中频频获奖。
“飞桨班”学生竞赛成绩亮眼,在多项权威赛事中频传捷报。学生累计获教育部竞赛榜单赛事国家级以上奖项40余人次、省级奖项50余人次,涵盖“挑战杯”竞赛“人工智能+”专项赛全国特等奖、“揭榜挂帅”专项赛一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银奖,图计算挑战赛全球冠军,全球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全国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一等奖等高水平奖项。在学术科研方面,“飞桨班”学生同样表现突出。他们以第一作者在人工智能顶级会议ICCV2025、JCR一区等会议或期刊上发表论文;主持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据悉,“飞桨班”的成功实践为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其“四维联动”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这不仅为AI产业输送了高水平人才,也为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