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M EDUCATION》期刊介绍与投稿策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在2025年的学术出版领域,STEM教育研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该领域的旗舰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M EDUCATION》(IJSTEM)以其严谨的学术标准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成为全球STEM教育研究者争相投稿的首选平台。本文将深入剖析该期刊的特色优势,并为有意投稿的学者提供实用建议。
IJSTEM期刊的核心定位与影响力
创刊于2014年的IJSTEM,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Springer Nature旗下最具代表性的STEM教育研究期刊之一。2025年最新发布的JCR影响因子达到3.872,在”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类别中稳居Q1区。期刊特别关注STEM教育的跨学科整合、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教育公平等前沿议题,每年接收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研究投稿。
值得注意的是,IJSTEM在2025年推出了”STEM教育数字化转型”特刊,反映了期刊对教育技术革新的持续关注。该特刊主编、麻省理工学院的Sarah Johnson教授指出:”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探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在STEM教育中应用的高质量研究。”这一动向值得潜在投稿者特别关注。
IJSTEM的审稿标准与选题偏好
根据2025年编辑部公布的数据,IJSTEM的年投稿量已突破1200篇,而录用率维持在18%左右。期刊尤为看重研究的原创性、方法论严谨性以及对STEM教育实践的实质贡献。近期录用的高被引论文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效果评估、弱势群体STEM参与度研究、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创新。
在研究方法上,IJSTEM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2025年第一期刊登的25篇论文中,量化研究占44%,质性研究占32%,混合方法研究占24%。值得注意的是,主编团队在2025年编委会会议上特别强调:”我们鼓励更多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和纵向追踪研究,这些方法能更好地揭示STEM教育干预的长期效果。”
成功投稿IJSTEM的实用策略
针对IJSTEM的高标准要求,投稿者需在多个环节精心准备。文献综述部分应当全面涵盖最近5年的重要研究成果,特别是要引用该期刊2023-2025年发表的相关论文。方法部分需要详细说明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工具的信效度检验过程,以及伦理审查情况。这些细节往往是审稿人重点关注的环节。
从实际案例来看,2025年3月被快速录用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该团队在投稿前通过期刊的”预投稿咨询”服务获得了建设性意见,将原本单一的实验研究扩展为包含质性访谈的混合方法研究,显著提升了论文的理论深度。精心设计的图表和规范的数据共享声明,也为该论文的顺利发表加分不少。
问题1:IJSTEM期刊对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态度如何?
答:IJSTEM编委会在2025年明确表示欢迎高质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但要求研究必须基于严谨的理论框架,样本需具有代表性,且数据分析要避免简单的文化二元对立。近期刊发的几项中美、欧非STEM教育比较研究都因深入的文化语境分析而获得好评。
问题2:非英语母语研究者投稿IJSTEM需要注意什么?
答:IJSTEM提供专业的语言润色服务,但建议非英语母语作者在投稿前完成专业润色。2025年数据显示,经过专业语言编辑的稿件初审通过率提高27%。同时,要特别注意学术术语的准确使用,避免直译造成的概念混淆。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