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吞咽障碍研究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DYSPHAGIA》作为该领域的旗舰期刊,影响因子已突破6.8大关。这本由国际吞咽障碍协会(International Dysphagia Society)主办的季刊,正在成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交汇点。
期刊定位与学术影响力
《DYSPHAGIA》创刊于1986年,专注于吞咽生理学、病理学及康复治疗的原创研究。2025年最新JCR报告显示,其在康复医学类期刊中排名前15%,在耳鼻喉科领域排名前20%。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期刊对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和神经调控治疗方案的报道权重显著增加。
编委会由来自17个国家的63位专家组成,其中包含8位美国医学院院士。期刊实行双盲审稿制度,平均审稿周期为42天,较2020年缩短了30%。2025年新增”数字疗法前沿”和”老龄化社会吞咽管理”两个特色专栏,反映了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
投稿类型与格式规范
期刊接收六类投稿:原创研究(3000-5000字)、系统评价(4000字以内)、临床指南(需附带证据等级)、技术报告(新型仪器或算法)、病例讨论(罕见病例需附视频资料)和读者来信。所有投稿必须使用AMA格式,参考文献上限80条。
2025年编辑部特别强调研究伦理审查,涉及人类受试者的研究必须提供IRB批件编号,动物实验需符合ARRIVE 2.0指南。统计学方法描述要求细化到软件版本及具体参数设置,机器学习研究必须公开测试数据集和验证方法。
成功投稿的五大策略
策略一:聚焦临床转化价值。2025年收录的论文中,83%都包含明确的临床应用路线图。3月刊发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方案,详细列出了社区医疗中心的实施路径。
策略二:跨学科合作呈现上升趋势。最新数据显示,神经科学、材料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录用率比单学科研究高出40%。成功案例包括使用石墨烯电极的咽部电生理监测系统开发。
策略三:重视可视化表达。期刊要求所有解剖学研究必须提供3D重建图像,功能评估需包含动态流程图。2025年新增AR增强功能,作者可通过期刊APP上传三维交互式图表。
策略四:关注特殊人群。老龄化相关研究占比从2020年的28%升至2025年的45%,儿童吞咽发育研究也有显著增长。编辑部提示,针对ALS患者和头颈癌幸存者的创新疗法更容易获得快速通道评审。
策略五:善用预印本平台。期刊与ResearchSquare建立合作,在预印本获得50次以上下载的研究,初审通过率提高2.3倍。但需注意预印本内容与最终投稿版本需保持90%以上一致性。
问题1:《DYSPHAGIA》期刊对病例报告类投稿有哪些特殊要求?
答:病例报告需满足以下条件:1)罕见病例需提供至少3位专家的诊断确认书;2)常见病例必须包含创新性诊疗方案;3)所有病例需附视频吞咽造影(VFSS)或纤维内镜(FEES)动态影像;4)随访期不少于6个月;5)讨论部分需包含文献系统检索结果。
问题2:机器学习类研究投稿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答:需额外提供:1)训练数据集的人口学特征表;2)算法可解释性分析(如SHAP值);3)临床实用性验证(至少3家医疗机构的测试结果);4)与传统评估方法的对照研究;5)开源代码或商业授权证明。2025年起,纯算法研究不再接收,必须包含临床验证环节。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