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能源技术领域的研究热度持续攀升。《ENERGY TECHNOLOGY》作为Wiley旗下专注于能源材料与工程应用的国际期刊,已成为该领域学者争相投稿的核心平台。本文将深度解析该期刊的定位特色、审稿偏好及投稿技巧,助您提升论文录用概率。
一、期刊定位与影响力分析
创刊于2013年的《ENERGY TECHNOLOGY》目前位列JCR能源与燃料类Q2区,2025年最新影响因子预计将突破4.5。期刊特别关注具有产业化潜力的技术创新,涵盖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储能系统、智能电网等前沿方向。与《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顶刊侧重基础研究不同,该刊更强调技术落地的工程价值,这从其”From Fundamentals to Applications”的副标题可见一斑。
编委会由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Ulrich Stimming教授领衔,成员包含多位中国学者。值得关注的是,期刊2025年新增”碳中和关键技术”专栏,对涉及CO2捕获、绿氢制备等热门方向的投稿给予快速审稿通道。根据Wiley官方数据,中国作者占比已从2020年的31%增长至2025年的48%,但稿件拒稿率仍维持在65%左右的高位。
二、审稿标准与常见拒稿原因
期刊采用”双盲审”制度,平均审稿周期约8周。技术新颖性、数据完整性和工程可行性构成三大核心评价维度。2025年编辑部公布的拒稿案例显示,42%的稿件因创新性不足被拒,29%因实验设计存在缺陷,另有18%因英文写作问题导致学术价值被低估。
典型拒稿情形包括:单纯材料性能测试缺乏机理分析;实验室小试数据未进行中试验证;与现有技术对比不充分等。副主编张伟教授在2025年亚太能源会议上特别指出,研究方法部分必须包含误差分析和重复性验证,对于涉及新型电池、催化材料的研究,至少需要提供3个批次的平行实验数据。
三、高效投稿的实战策略
成功的投稿始于精准的选题匹配。建议作者在Cover Letter中明确标注与期刊主题契合的关键词,如”scale-up synthesis”(放大合成
)、”techno-economic analysis”(技术经济分析)等。2025年统计显示,包含产业化路线图的文章录用率高出平均值27%,这反映出期刊对技术转化的高度重视。
写作层面需特别注意图表规范:要求分辨率不低于600dpi,SEM/TEM照片必须包含标尺,电化学性能图需附带等效电路模型。参考文献建议混合引用期刊近3年论文与经典著作,理想比例为7:3。对于被拒稿件,可依据审稿意见选择”技术转投”策略——将理论部分拆分投递至《ChemSusChem》,应用部分完善后重新投回本刊。
问题1:如何判断研究课题是否符合《ENERGY TECHNOLOGY》的收录范围?
答:可通过三个维度判断:技术成熟度(至少完成实验室验证)、应用场景明确性(如注明”适用于风电储能系统”)、创新类型(优先工艺改进而非纯材料开发)。建议在摘要中直接使用”pilot-scale”(中试规模
)、”commercial potential”(商业化潜力)等期刊高频词汇。
问题2:针对期刊高拒稿率,有哪些预审稿技巧?
答:推荐采用”三位一体”预审法:邀请同行专家评估技术价值(侧重创新点)、工程背景人员检查应用逻辑(侧重可行性)、英语母语者润色语言表达(侧重可读性)。2025年数据显示,经过三重预审的稿件一审通过率可达58%,显著高于直接投稿的35%。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