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年的学术出版领域,由中国工程院主管的《ENGINEERING》已成为全球工程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期刊之一。这本创刊于2015年的英文期刊,目前已被SCI、EI、Scopus等50余个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2025年最新影响因子预计将突破12.5,在工程综合类期刊中稳居前5%。
期刊定位与特色栏目
《ENGINEERING》定位于发表具有重大工程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与Nature、Science等综合性顶刊不同,该刊更注重研究成果的工程转化潜力。2025年期刊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碳中和与新能源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空天科技等新兴交叉学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特色栏目”Engineering Cases”,该栏目专门刊载重大工程实践案例,要求论文必须包含完整的工程实施数据和经济性分析。2025年该栏目投稿量同比增长40%,反映出学术界对工程实践类研究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
投稿流程与审稿标准
2025年《ENGINEERING》实行”双盲”审稿制度,平均审稿周期控制在8周以内。编辑部主任张教授在近期采访中透露,论文创新性和工程价值是录用的核心标准。据统计,2025年1-6月的录用率约为15%,其中中国作者的录用比例从2015年的30%提升至55%,显示出国内工程科技研究的快速进步。
投稿时需要特别注意格式规范。2025年新修订的投稿指南要求:研究论文不超过8000字,综述文章控制在12000字以内;所有图表必须提供可编辑的原始文件;数学公式需使用LaTeX格式。这些细节要求往往成为初投稿作者被直接退稿的主要原因。
成功投稿的三大策略
策略一:突出工程创新点。2025年期刊统计显示,被录用的论文中92%都包含至少一个具有专利潜力的技术创新点。建议在摘要和引言部分用定量数据明确说明研究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避免过多理论推导。
策略二:组建国际化作者团队。2025年数据显示,跨国合作论文的录用率比单一机构论文高出60%。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机构的合作论文,在相似质量下更容易获得优先发表机会。
策略三:善用预投稿咨询服务。2025年期刊新推出的”Pre-submission Consultation”服务,允许作者在正式投稿前获得编辑的初步评估。这项免费服务可将正式投稿后的录用概率提升约30%,特别适合青年学者使用。
问题1:2025年《ENGINEERING》期刊最关注哪些新兴研究领域?
答:人工智能工程化应用、碳中和关键技术、生物制造、量子工程和太空资源利用构成五大重点方向,其中跨学科融合研究最受青睐。
问题2:中国作者投稿需要注意哪些特殊要求?
答:需提供中英文对照的基金项目信息,工程案例类论文必须包含中国标准认证数据,国际合作论文需注明中外方具体贡献比例。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