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随着全球昆虫学研究热潮的持续升温,《ENTOMOLOGICAL RESEARCH》作为该领域的权威期刊,其影响力与日俱增。这本由韩国应用昆虫学会主办的SCI期刊,已成为亚太地区昆虫学者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本文将深入解析该期刊的特色优势,并分享最新的投稿策略。
一、期刊核心优势与收录范围
《ENTOMOLOGICAL RESEARCH》创刊于1972年,2025年最新影响因子已突破2.5,在昆虫学领域JCR分区稳居Q2。期刊特别关注应用昆虫学、农业害虫防治、医学昆虫学等方向,对分子昆虫学和昆虫生态学的前沿研究也保持高度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该刊对亚太地区特有昆虫物种的研究论文尤为青睐,这为区域研究者提供了独特优势。
2025年期刊进行了重大改版,新增”昆虫基因组学”和”气候变化与昆虫适应性”两个特色专栏。编辑团队特别强调,具有明确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最易获得青睐。,近期刊发的白蚁生物防治技术论文,因其创新的绿色防控理念而获得高度评价。投稿前务必仔细研读最新版投稿指南,避免因格式问题被直接拒稿。
二、2025年热点选题与写作要点
根据编委会透露的信息,2025年期刊重点关注三大方向:昆虫抗药性分子机制、传粉昆虫保护策略、入侵物种生态风险评估。特别是结合人工智能的害虫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投稿选题。在写作风格上,期刊偏好数据翔实、论证严谨的论文,对创新性方法学的描述要求尤为严格。
语言表达是很多亚洲作者面临的挑战。建议投稿前至少进行两轮专业润色,特别注意术语使用的准确性。近期有位中国学者因将”predator”误写为”predatory”,导致整段论述产生歧义而被要求重大修改。图表制作也需符合期刊规范,分辨率不低于300dpi,且须包含比例尺等必要元素。
三、审稿流程优化与应对策略
2025年期刊启用全新双盲审稿系统,平均审稿周期缩短至8周。但值得注意的是,初审阶段的拒稿率高达65%,主要原因是研究创新性不足或与期刊范围不符。建议投稿前通过预审服务评估论文质量,或先投递研究简报(Research Note)试水。与编辑建立良好沟通也很关键,在Cover Letter中清晰阐明研究的突破性价值。
针对修回意见的回应技巧直接影响最终录用概率。2025年多位审稿人反映,亚洲作者普遍存在对批评意见防御性过强的问题。最佳策略是逐条回应时,既展示修改诚意,又保持学术自信。对于存在争议的意见,可引用最新文献进行专业讨论。据统计,能妥善处理第二轮修回的论文,最终录用率可达85%以上。
问题1:如何判断论文是否适合投稿《ENTOMOLOGICAL RESEARCH》?
答:可从三个维度评估:研究是否涉及亚太地区昆虫物种或问题、是否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方法学是否足够创新。建议先分析期刊最近6期收录论文的主题分布。
问题2:2025年该期刊对参考文献有何特殊要求?
答:要求近五年文献占比不低于40%,且必须包含该期刊自身发表的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须严格遵循Entomological Research样式,特别注意拉丁学名的斜体标注规范。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