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持续升温,专注于环境创新与社会转型研究的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简称EIST)已成为该领域的标杆性刊物。作为Elsevier旗下跨学科期刊,其最新影响因子已突破7.2,在环境研究类期刊中稳居前10%。本文将深度解析这本期刊的学术定位、热点议题和投稿策略,助力研究者在这个重要平台上发声。
期刊定位与学术影响力
EIST创刊于2011年,聚焦”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这一独特视角,填补了传统环境科学与社会科学间的交叉研究空白。2025年期刊数据显示,其年均收稿量约500篇,录用率维持在18%-22%之间,审稿周期平均为12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刊对发展中国家学者的投稿采用”快速通道”机制,近三年来自亚洲和非洲的稿件接受率提升了40%。
从引文网络分析可见,EIST在可持续转型理论、低碳技术创新、循环经济政策等方向形成了明显的学术聚集效应。2025年最新特刊”数字技术驱动的环境治理转型”收录的12篇论文,已有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期刊编委会由来自23个国家的89位学者组成,其中包括转型研究奠基人Frank Geels等权威专家。
2025年热点研究主题
根据主编团队在2025年发布的选题指南,当前最受关注的三大方向包括:基于区块链的碳足迹追踪系统、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供应链绿色重构、人工智能在生态转型中的伦理边界。其中关于”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代谢研究中的应用”专题,已在2025年上半年收到超50篇投稿。
值得关注的是,EIST近期特别强调”转型实践案例”的研究价值。2025年第二期刊载的印度农村太阳能微电网转型研究,通过长达7年的纵向追踪,构建了技术采纳与社会文化互动的分析框架,这种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证严谨性的研究最受青睐。期刊对纯模型推演类论文的接受率已降至9%,而对混合研究方法的应用显著提升。
成功投稿的五大策略
策略一:构建多学科对话框架。2025年录用论文中,83%都整合了至少两个学科的理论工具,如将社会网络分析与技术扩散模型结合。策略二:注重转型过程而非结果,期刊更关注变革机制而非单纯的成功案例描述。近期一篇关于德国鲁尔区转型的论文,就因详细揭示了政策迭代中的博弈过程而获得优先发表。
策略三:善用”预投稿咨询”服务。EIST在2025年新推出的Abstract Screening服务,允许作者提交扩展摘要获取编委反馈,可降低30%的格式不符退稿率。策略四:可视化呈现转型路径。数据显示,包含系统动力学图表或转型路径图谱的论文接受率高出平均值17%。策略五:关注”转型正义”等新兴议题,2025年该方向投稿量同比增长200%,但录用率仍保持高位。
问题1:EIST期刊对方法论有何特殊要求?
答:该刊特别推崇混合研究方法,2025年数据显示,采用定性比较分析(QCA)结合案例深描的论文占比达41%,纯量化研究仅占18%。主编团队明确建议研究者建立”过程追踪”机制,通过时序分析展现转型动态。
问题2:发展中国家学者如何提高投稿成功率?
答:建议重点挖掘本土转型案例的全球意义,如2025年刊载的巴西雨林社区数字化治理研究,通过”地方实践-全球理论”的对话框架获得了高度评价。同时可利用期刊的”语言润色资助计划”,该计划2025年预算已增至15万美元。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