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热度持续攀升,作为该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EPIDEMIOLOGY AND HEALTH》期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本由韩国流行病学学会主办的英文期刊,凭借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快速的审稿周期,已成为亚太地区流行病学研究者首选的发表阵地。本文将深入解析该期刊的定位特色,并为有意投稿的学者提供实用建议。
期刊定位与学术影响力
《EPIDEMIOLOGY AND HEALTH》创刊于1979年,2025年已发展成为SCI-E收录的核心期刊,最新影响因子稳定在3.5左右。期刊特别关注传染病流行病学、慢性病预防、环境健康等热点领域,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尤为重视。值得注意的是,该刊实行完全开放获取政策,所有发表文章均可免费下载,这显著提升了研究成果的传播广度。编委会由来自15个国家的知名专家组成,确保了审稿过程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从2025年最新数据来看,该刊的年发文量控制在80篇左右,接收率约为25%,属于竞争适中的专业期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对方法学创新类论文的偏好明显,约40%的录用文章涉及新型统计模型或研究设计改进。中国学者在该刊的发文比例逐年上升,目前已占全部稿件的18%,显示出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实力。
投稿准备与格式要求
准备投稿《EPIDEMIOLOGY AND HEALTH》时,研究者需特别注意其独特的格式规范。该刊要求所有稿件采用结构化摘要,必须包含研究背景、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部分,字数严格控制在250词以内。正文部分推荐使用IMRAD结构,但允许根据研究类型适当调整。2025年新修订的投稿指南强调,所有涉及人类受试者的研究必须提供伦理审查批件编号,否则将直接拒稿。
在参考文献格式上,期刊采用Vancouver样式,要求作者确保所有引用文献均在正文中有明确标注。技术细节方面,图表需以可编辑格式提交(如Excel原始数据),分辨率不低于300dpi。近期有多篇稿件因统计方法描述不完整被退修,建议作者在方法章节详细说明样本量计算依据和多重检验校正方法。语言润色服务虽非强制,但主编明确表示语言不过关的论文会降低评审优先级。
审稿流程与常见问题
该刊采用双盲审稿制度,2025年平均审稿周期为6-8周。投稿系统显示,约70%的稿件会在初审阶段收到”修改后重投”的决定,仅有15%获得直接录用。常见退稿原因包括:研究创新性不足(占42%)、样本量太小(23%)、统计分析缺陷(18%)。值得注意的是,期刊允许作者推荐3名回避评审人,这为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研究提供了解决方案。
针对修回意见的回复技巧尤为关键。编辑部主任在2025年刊发的社论中指出,逐条回应审稿人意见的稿件录用率提升37%。建议作者制作对比表格,清晰标注原稿与修改稿的对应变化。若对某些意见持有异议,需提供详实的文献依据进行说明。成功录用的稿件通常要经历2-3轮修改,从投稿到最终见刊的平均时长为4.5个月,在同类期刊中处于较快水平。
问题1:《EPIDEMIOLOGY AND HEALTH》期刊最看重哪类研究?
答:该刊特别青睐具有公共卫生实践价值的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新型传染病传播模型验证、大样本队列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环境暴露评估方法的创新应用,以及健康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
问题2:中国学者投稿时需要注意哪些特殊要求?
答:除常规要求外,中国研究需注意:①提供伦理委员会中英文对照批件;②明确说明研究地点选择依据;③若涉及敏感健康数据,需附政府部门的发布许可;④多中心研究需列出所有参与机构的贡献说明。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