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随着肿瘤心脏病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JACC: CARDIOONCOLOGY》作为该领域的旗舰期刊,已成为全球研究者争相投稿的学术高地。本文将深入解析该期刊的特色、审稿标准及投稿技巧,助您在激烈的学术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期刊定位与学术影响力
作为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旗下子刊,《JACC: CARDIOONCOLOGY》创刊于2019年,专注于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前沿研究。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其影响因子已突破12.5,在心血管领域排名前10%,年投稿量超过2000篇。期刊特别关注化疗/放疗导致的心肌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肿瘤幸存者长期心血管风险管理等热点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该刊采用”双盲审稿”制度,要求研究必须同时具备肿瘤学和心脏病学的双重创新性。2025年编辑部公布的录用率仅为18%,但接收后的论文平均被引次数高达25次,显示出极强的学术传播力。近期刊发的CAR-T细胞疗法心血管毒性预测模型、质子放疗心脏保护策略等系列文章,均引发国际学界广泛讨论。
二、投稿文章类型与格式规范
期刊接受原创研究(Original Research)、综述(Review)、病例报告(Case Report)和编者述评(Editorial)四类投稿。其中原创研究需包含明确的心脏肿瘤学临床转化价值,2025年新增要求所有介入性研究必须提供CONSORT流程图,观察性研究需符合STROBE声明。数据提交方面,强制要求共享原始MRI影像学数据或生物标志物检测原始记录。
格式上特别强调结构化摘要的撰写,要求包含”肿瘤治疗背景-心脏毒性机制-临床意义”的逻辑链条。参考文献建议控制在50条以内,近三年文献占比需超过60%。近期拒稿分析显示,37%的稿件因方法学部分未详细描述抗肿瘤治疗方案的具体参数(如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计算方式)而被直接拒稿。
三、成功投稿的五大策略
策略一:聚焦临床转化缺口。2025年期刊公布的优先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在早期心脏毒性预测中的应用、新型生物标志物(如外泌体miRNA)的验证研究、儿童肿瘤幸存者的个性化随访方案等。近期一篇关于循环肿瘤DNA与心肌纤维化关联的研究,因填补了液体活检在心脏监测领域的空白而获得快速通道审稿。
策略二:构建跨学科合作团队。统计显示,86%的录用文章作者名单中同时包含肿瘤科和心脏科专家。建议投稿前邀请放射肿瘤学、核医学或分子生物学专家参与数据解读,特别是涉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或基因组学分析的研究。2025年一篇关于免疫治疗相关心肌炎的病理机制研究,因整合了单细胞测序和心肌活检数据而成为封面文章。
问答环节
问题1:哪些类型的研究更容易被《JACC: CARDIOONCOLOGY》接收?
答:具备以下特征的研究更具竞争力:1)解决肿瘤治疗中尚未明确的心脏毒性机制;2)提供可立即应用于临床的风险分层工具;3)包含多中心验证的前瞻性队列数据;4)采用创新性技术如人工智能或液体活检。
问题2:投稿被拒后的修改建议有哪些?
答:建议从三个维度改进:方法学上补充肿瘤治疗方案细节(如具体药物剂量/放疗野范围);统计学上增加敏感性分析(如按肿瘤分期亚组分析);临床意义上强化对肿瘤心脏病学实践指南的潜在影响论证。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