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心血管护理领域的研究热度持续攀升,作为欧洲心血管护理学会(CCNAP)的官方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EJCN)已成为该领域学者争相投稿的顶级期刊。本文将深入解析这本SCI收录期刊的学术定位、审稿流程和发表策略,帮助研究者在这个影响因子3.2分的权威平台成功发表研究成果。
期刊定位与学术影响力
作为欧洲心脏病学会旗下专业期刊,EJCN专注于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护理学研究。2025年最新JCR报告显示,其影响因子稳定在3.2分,五年影响因子达3.5分,在护理学领域Q1区保持领先地位。期刊特别关注临床转化研究,包括患者自我管理、症状评估、护理干预等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该刊对跨学科研究持开放态度,尤其欢迎整合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新技术的护理创新研究。
从地域分布来看,EJCN虽然冠名”欧洲”,但实际上接收全球投稿。2025年统计显示,亚洲地区投稿量已占32%,其中中国学者的录用率较2020年提升了40%。期刊主编团队在2025年编委会上特别强调,将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心血管护理实践研究的关注力度,这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难得的发表机遇。
投稿要求与格式规范
EJCN对稿件格式有着严格要求。研究论文需控制在3000-5000字(不包括参考文献),采用结构化摘要(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2025年新增的投稿指南明确规定,所有临床试验必须提供CONSORT流程图,质性研究需遵循COREQ报告规范。参考文献格式采用Vancouver样式,建议引用近五年文献占比不低于60%。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EJCN在2025年引入了”双盲+”审稿制度。除传统的作者与审稿人双向匿名外,统计审稿环节也实行盲法处理,由专业统计学家对研究数据进行独立验证。这一变革使期刊的方法学审核更加严格,建议投稿前务必进行统计学审查。期刊平均审稿周期为8周,但心血管急症护理相关研究可申请绿色通道,最快4周完成审稿。
成功投稿的策略建议
分析2025年已发表论文可见,EJCN最青睐具有临床直接指导价值的研究。建议从以下角度切入:一是聚焦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罕见心脏病患者)的护理需求;二是开发验证新型评估工具(如数字症状日记APP);三是探索成本效益优化的护理路径。前期的系统综述显示,关于心力衰竭患者过渡期护理、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干预研究最易获得审稿人青睐。
语言表达是很多中国研究者面临的挑战。EJCN接受非英语母语作者的投稿,但要求语言达到学术发表标准。2025年拒稿统计显示,32%的退稿源于语言问题。建议投稿前使用Elsevier语言润色服务,或选择专业的医学英语编辑。cover letter要突出研究解决的具体临床问题,避免泛泛而谈。近期成功案例表明,在投稿时同步提交”临床实践要点”摘要(150字内),可显著提升编辑初审通过率。
问题1:EJCN期刊对临床研究样本量有何特殊要求?
答:期刊没有设定绝对样本量标准,但要求提供充分的统计学效力分析。对于干预性研究,2025年录用论文的中位样本量为每组50-80例;质性研究通常要求达到理论饱和,约15-25个深度访谈。
问题2:中国研究者在该期刊投稿需要注意哪些文化差异?
答:需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明确说明研究背景的医疗体系特征,比如中国分级诊疗制度对护理模式的影响;二是结果讨论时要兼顾国际普适性和本土特殊性,建议增加与欧美研究的对比分析段落。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