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园艺科学领域深耕的研究者们,2025年是否正在寻找一个兼具国际视野与学术深度的发表平台?创刊于德国的《EUROPEAN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EJHS)以其对设施园艺创新技术的持续关注,正在成为欧洲园艺学界的新兴标杆。本文将从期刊定位、审稿流程到投稿避坑指南,为你拆解这本SCI收录期刊的生存法则。
一、EJHS的学术定位与核心优势
作为德国园艺学会(DGG)的官方出版物,EJHS在2025年最新发布的JCR分区中稳居Q2队列,影响因子攀升至3.217。期刊特别青睐跨学科研究,在植物工厂光环境调控、果蔬采后生理机制等热点领域保持着每期30%的录用率。值得注意的是,其”horticultural crop genomics”专栏近三年引用量激增,反映出期刊对分子育种技术的前瞻性布局。
相较于《Horticulture Research》等顶尖期刊,EJHS更注重技术应用的创新性验证。编辑团队透露,2025年优先考虑包含田间试验数据的稿件,特别是涉及垂直农业能耗优化、生物刺激素作用机理等欧盟重点资助方向的研究。这种”实验室到田间”的转化特色,使其成为应用型研究者的理想选择。
二、突破审稿瓶颈的关键策略
根据2025年期刊公布的审稿数据,从投稿到首轮决定平均需要47天,但约60%的退稿发生在技术审查阶段。常见陷阱包括实验设计未设置气候箱参数(如光周期/温湿度梯度)、统计学方法未说明方差齐性检验等细节。曾有位西班牙投稿人因未标注草莓品种的专利状态,导致涉及品种权纠纷被撤稿。
副主编Dr. Müller在2025年园艺学会年会上特别强调,讨论部分需要体现与欧洲本土研究的对话。关于葡萄藤抗寒性研究,若能对比法国波尔多与德国莱茵高产区的数据差异,通过率可提升20%。期刊正在建设可视化摘要系统,建议投稿时准备1分钟视频解说研究亮点。
三、从格式规范到伦理审查的隐形门槛
EJHS在2025年启用了新版参考文献格式(APA 7th),要求DOI必须标注到分钟级时间戳。最容易被忽视的是材料与方法部分,需明确标注种苗供应商的有机认证编号(如EU-ORGANIC-12345),这在近期拒稿原因中占比达35%。伦理审查方面,涉及基因编辑的论文必须上传欧盟转基因生物(GMO)风险评估表。
对于非英语母语作者,期刊推荐使用其合作的学术润色服务(平均花费€280)。但编辑团队向中国研究者透露,2025年将增设中文投稿快速通道,前提是研究数据需包含至少30%的欧洲样本。正在筹备的”中欧设施园艺比较研究”特刊,可能成为突破语言壁垒的新机遇。
问题1:EJHS对跨学科研究的接受度如何?
答:期刊特别鼓励农业工程与植物生理学的交叉研究,2025年收录的论文中约40%涉及物联网传感器应用或机器学习模型,但要求必须包含实体栽培验证环节。
问题2:中国研究者投稿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答:需在cover letter中说明研究与中国”十四五”园艺产业规划的关联性,同时数据采集需符合欧盟GDPR条例。近期成功案例均采用了中欧双盲试验设计。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