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经典:数学界的”活化石”期刊
创刊于1836年的《JOURNAL DE MATHEMATIQUES PURES ET APPLIQUEES》(简称JMPA)是数学领域历史最悠久的期刊之一。2025年,这本由法国数学界泰斗创办的期刊迎来了创刊189周年。作为数学界的”活化石”,JMPA见证了从柯西、庞加莱到格罗滕迪克等数学巨匠的学术足迹。目前期刊由Elsevier出版集团运营,保持着每年12期的稳定出版频率,影响因子稳定在2.5-3.0区间,在纯数学与应用数学交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JMPA在2025年进行了重大改革,新增了”数学与人工智能”专题板块。这一举措使这本传统期刊焕发新生,吸引了大量年轻学者的关注。期刊现任主编、法兰西科学院院士Jean-Luc Bresson教授表示:”我们既要守护数学的纯粹性,也要拥抱时代变革。JMPA将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数学在新兴领域的应用边界。”
投稿指南:如何征服挑剔的审稿人
JMPA的投稿流程以严格著称。2025年的数据显示,期刊整体录用率仅为15%,其中纯数学领域的录用率更低至12%。投稿者需要特别注意:期刊要求所有稿件必须使用LaTeX排版,并严格遵循Elsevier提供的JMPA专用模板。编辑部特别强调,不符合格式要求的稿件将被直接拒收,不予送审。建议投稿前至少预留2周时间进行格式校对。
在内容方面,JMPA尤其看重原创性和理论深度。2025年新修订的投稿指南明确指出:应用类论文必须包含显著的数学创新,单纯的应用案例研究将不被考虑。审稿周期通常为4-6个月,期间可能会经历2-3轮修改。成功案例显示,引用该刊近5年内发表的3-5篇相关论文,能显著提高稿件通过率。值得注意的是,从2025年起,期刊开始要求作者提供”数学贡献声明”,用不超过200词概括工作的理论突破点。
中国学者投稿现状与突破路径
据统计,2020-2025年间中国学者在JMPA的发文量增长了137%,但占总发文量的比例仍不足8%。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张教授分析指出:”语言障碍和写作风格差异是主要瓶颈。中国学者往往过于注重技术细节,而忽视了问题背景的哲学阐述。”他建议有意投稿者多研读期刊近年发表的法国学者的论文,学习其特有的”叙事数学”写作风格。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JMPA新增了”亚洲数学传统与现代发展”特刊,由中法数学家联合担任客座编辑。这为中国学者提供了难得的发表窗口。复旦大学李教授团队近期在该特刊发表的《中国古代算法思想在现代密码学中的应用》一文,开创了东西方数学对话的新范式。李教授建议:”结合中国数学传统特色,寻找与西方数学体系的对话点,可能是中国学者突破JMPA的捷径。”
问题1:JMPA期刊最看重论文的哪些特质?
答:JMPA最看重三大特质:理论原创性(要求提出新的数学概念或方法)、深度推导(需要完整的数学证明过程)、学科交叉价值(特别是在纯数学与应用数学的结合点)。从2025年的录用情况看,具有哲学高度的数学思想阐述也成为新的加分项。
问题2:中国学者投稿JMPA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答:中国学者需要特别注意:1)写作风格上要兼顾严谨性与可读性,避免”只列公式不讲故事”;2)重视文献综述部分,需体现对法国数学传统的理解;3)建议寻找法语合作者或聘请专业学术翻译润色语言;4)关注期刊新开设的特刊专题,这些窗口期的录用率通常更高。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